业绩趋向好转 现金流改善明显 基金大幅增仓
在8月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出台之前,陆续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成了机构投资者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决策依据,也成为左右股市的主要力量。机构表示,在处于宏观经济比较敏感的时段,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呈现三大看点。
业绩趋向好转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8月24日,已披露半年报的1105家公司(包括8家新股)累计实现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下降2.27%,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88元。如果不考虑新股的利润,上述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620亿元,环比增长31.6%,业绩好转的情况较为明显。
从中报看,银行和医药是当前具有估值和业绩优势的两大板块。根据国信证券测算,银行板块当前动态市净率约为2.48倍,动态市盈率为15.1倍,相对于沪深300平均水平分别落后11%和30%。
国信证券认为,从上市银行中报可以发现,大多数银行的息差已经开始触底回升并进入平缓回升的通道,明年银行业业绩增长将成为定局,估值将进一步下滑,未来仍有较大机会跑赢大盘。
而又有机构则对消费、医药股更为关注。有关机构指出,一些消费股的增长可能超预期,而医药股长期来看成长性不错,随着市场平均估值水平的提升,医药股吸引力越来越强。虽然近期调整明显,但机构表示,继续看好上半年表现出色的地产、汽车及其带动的产业链。
大成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大成行业轮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姚瑢判断,今年下半年公司的业绩增长有超预期的可能。而在盈利增长的作用下,具备业绩支撑的行业,其估值上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得到修正,从而对其股价上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现金流改善明显 机构分析认为,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整体也明显改善,且有近六成公司经营现金流环比向好。
数据显示,已披露半年报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有314家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增长,另有293家公司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即共有607家上市公司现金流向好,占比达到56.1%。可见,由于国家积极经济政策的影响,上市公司在经营上总体资金还算宽裕,近六成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依然增长。
对近四个季度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早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出现停滞的现象,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连续萎缩,直到今年第二季度,这一状况被打破。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1082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合计12993.4亿元,环比增长22.97%。相关数据显示,在去年第三季度,这些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环比仅增1.64%,去年第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入环比减少11.07%,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入环比继续减少20.27%。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二季度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基金大幅增仓 分析人士注意到,伴随着上市公司环比业绩的明显好转以及市场的回暖,基金在二季度对上市公司大幅增仓。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在619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持股数量达到226亿股,比一季度末增加18.76亿股,增幅约9%。
在619家上市公司中,有224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持股数量较上期末上升,增幅在50%以上的达到105家,其中增幅在100%以上的达到52家。
在持股比例方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持股占流通盘比例超过30%的上市公司为9家,在20%-30%之间的达到52家。
基金在对大蓝筹方面的态度也产生了分化。例如
工商银行、
深发展A两大银行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基金分别减持了30.63%和38.59%,而对
马钢股份、
南钢股份、
首钢股份等钢铁股,基金的增持比例则分别达到51%至91%不等。
1
字体:↑大 ↓小
理性看待公司业绩增长 截至目前,公布半年报的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净利1620亿元,环比增长31.6%,业绩好转的情况较为明显。但机构提醒,投资者不能只看业绩增长数据,应该注意到许多公司通过投资股票扮靓中期业绩,而少数大型金融企业又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等实际情况。所以,投资者需要理性分析正确决策。
“买股票”装扮中期业绩 分析人士表示,在主业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通过买卖股票获取投资收益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改变业绩状况的主要方式。
统计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投资收益净额超过5000万元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达79家,其中超过1亿元的有45家。数据显示,前45家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总额为336.77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便为其贡献了114.44亿元,占比达到34%,可见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振效果。而通过半年报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绝大多数来源于其对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减持套现。
分析人士表示,事实上,在1041家上市公司中,投资收益额超过营业利润的上市公司已多达133家。这意味着,在主业利润亏损的状态下,有关公司投资股票的收益成为阶段性主要收入。
少数金融企业贡献六成利润 市场机构分析认为,对半年报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没有普遍性,大型金融类企业再一次体现了其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中流砥柱作用。
数据显示,包括工商银行、
中国平安、
中信证券在内的16家金融类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4860.25亿元,合计创造净利润则高达1641.3亿元,占1057家上市公司2495.05亿元净利润的65.78%。
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其余1041家非金融类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实现15536.77亿元营业总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76%),但其所贡献净利润却仅占上市公司业绩的34.22%。
辨析业绩逆转公司 机构表示,虽然有不少公司预告业绩将同比大幅下滑,但如果仔细分析,其中有不少公司从环比看,或亏损降低或降幅收窄,显示公司业绩正稳步走出低谷。
根据目前的统计,在业绩下滑或亏损的公司中,有超过20家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环比增长。机构表示,目前距离三季报发布还有1个多月,期间上市公司可能还会根据市场情况对预告进行修正,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动向,包括有没有抛售股票、有没有新项目上马等,这都有可能成为公司三季度业绩重估和修正的依据。
2
字体:↑大 ↓小
公司业绩增长为股市上行带来支撑 目前已经进入8月份的最后一周,上市公司的中报即将全部披露完毕。从1100余家已经披露业绩数据的上市公司来看,“复苏”、“增长”等成为了中报里所透出的主流信息。权威机构据此认为,在惯性作用下,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增长值得期待,这将为股价上行带来强有力的支撑效应。
天相投顾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尽管上市公司业绩基础不是特别稳固,但是可以说明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中报情况来看,复苏和增长是中报的主基调。
综合比较了截至目前已经披露的季度业绩数据之后,可以发现,业绩进一步好转的行业是:电力、石化。业绩增长稳定的行业是:医药、食品、通信、商业、建筑业等。业绩走出低谷的行业是:电气设备、钢铁、有色、化纤、元器件等。由此可见,部分行业处于业绩稳定增长或持续增长的状态,另外大部分的行业正在走出业绩的低谷。
针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国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钟精腾表示,上市公司业绩确实在逐步好转,从已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来看,二季度单季度平均加权增速为-8.02%,比一季度的增速-36.84%提高28个百分点,说明公司业绩增速的改善完全符合预期。
根据东方证券的判断,2009年上市公司中报盈利或超过市场之前预期。截止到目前看,已经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报,可比上市公司中报盈利同比增长不到-10%,高于市场之前全部上市公司增长-20%左右的预期。其中银行、证券、房地产行业均实现了正增长,成为稳定A股市场盈利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上半年的股市,虽然人们担心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却因为流动性充裕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今年下半年的股市,公司业绩有了改善,流动性状况在总体上也仍然充裕,那么股市会怎么走呢?
对此,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公司业绩为后市奠定上涨基础。”他进一步称,虽然因为基础点位比上半年高了,大盘再要像上半年这样大幅度上涨似乎不太可能,但是稳中有涨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钟精腾也认为,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还将继续环比增长,这对股市形成较强支撑,业绩超预期增长是未来行情演进的推动力。
我国经济走上强劲复苏之路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与国家经济运行的演变是基本吻合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这期间中国经济逐步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开始强劲复苏。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处在强劲反弹的过程中。”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如此表示。李晶认为,由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2008年下半年较低的盈利水平基数,预计2009年3季度和4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将由下滑转为增长。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国家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减轻企业的部分税负等配套措施,对相关企业效益的改善,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一些原本被认为经营会比较困难的行业,譬如汽车、房地产、家电等,上半年的情况却是出乎意料地好,而这主要是源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市场消费倾向的改变。显然,这也可以说是政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华泰证券研究所孙立平表示,虽然我们认为宏观经济依然存在隐忧,主要体现在基础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未来的通货膨胀以及刺激政策消退后经济再次下滑,但是我们认为宏观经济保持现有复苏趋势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以上隐忧出现的概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提出美国经济正处于“复苏的边缘”,正式确认了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美国股市也因此大幅度反弹。作为此次金融危机始发地,美国经济走出泥潭将对中国经济稳定复苏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金公司也认为,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了经济上行趋势不变,消费增长强劲、出口环比上升和房地产投资超预期,显示复苏才刚刚开始。今年经济环比增长呈倒V型,三、四季度环比自然回落,并非表明经济将会二次探底。
申银万国等机构还提醒说,因为这种复苏比较多地是来自于外部力量的拉动,而非企业内生性增长力量在发挥作用。所以,如果说现在国家经济的复苏基础还不稳固的话,那么在上市公司中这一点反映得十分清楚。在这个意义上,时下的确还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方面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否则,很可能会前功尽弃,经济增长再度出现疲软局面。(记者方家喜张汉青)
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