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中的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今天“爽约”了,发改委网站并未在27日零时之前挂出调价通知——尽管“22个工作日”和“4%以上波幅”这两个调价前提均已满足。
实时监测国际油价的息旺能源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以7月27日为基准日,截至8月25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在22个连续移动的工作日内的变化率已达10.94%。
不过,市场仍对成品油涨价抱有预期,即调价不再是调与不调的博弈,而是早调与晚调的选择。
预期调价 市场惜售
记者昨日从多方了解到,当天下午,中石油河北分公司已经将石油批发价涨至最高点(上次调价上限),部分区域出现停止批发外销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正是有关方面在“静待”发改委的涨价批文。
与此同时,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也开始限制大单销售,只做一些小单批发。此外,由于在华东、华北地区资源有限,中海油也于前日进入停销惜售的阶段。河北某中海油销售公司人员称“目前东北中石油资源调拨尚未到位,下月的资源也尚未下达,在库存有限而又预计国家即将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情况下,我们暂时停止了外批。”
调价日期 或迟几天
昨日,某能源专家向记者透露,调价或将延迟到“十一”长假之后,这主要是国家出于各方面安定的考虑。
记者就此事进一步了解发现,多数专家并不如此认为。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此次调价“时间窗口”与月底前的任何一次调价并无差异,下游基本补库完毕,几日的延迟不过是让调价预期继续延续,并带来市场旺势的延续。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则表示,调价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上调油价对经济复苏所产生的影响相对有限。
专家建言
抑投机 缩短调整周期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越来越有“可预见性”,投机活动亦随之产生。
因此,多名能源专家表示,国家发改委应考虑缩短“22天时间窗口”,一方面能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进一步接轨,另一方面也可终止各方关于新定价机制透明与否的争执。
“‘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机制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现在的油价调整机制可称之为“半透明”,周期过长,应将周期缩短至7至15个工作日,才能更好地体现油价的市场化波动。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油价更加频繁地变动更利于我国经济良性发展。“菜价的变动比油价频繁得多,公众也能够接受,价格变动频繁不是坏事。”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冯连勇也认为,22天的调价周期应缩短,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要就是调价周期过长的问题。他表示,最好缩短调价周期至1周或10天左右,这样就能避免客观上为投机活动创造条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