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消息从7月初开始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经开展了两个月。但据了解,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这两个月中似乎“叫座不叫好”,跨境贸易结算量在试点后一直“高开低走”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点“冷”,原因何在?相关专家表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一个长期工程,人民币国际威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出场冷清 自7月初开始试点以来,实际业务量不高成为困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8月中旬,占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的珠三角地区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完成金额仅为2000万元,而在确定试点的该地区273家企业中,激活的仅有90家,这90家企业目前也仅完成30余笔结算业务。
有报道称,对于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工作,虽然内地和香港银行界都表现踊跃,纷纷争抢跨境贸易首单,但是在其后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交易却寥寥无几,不少企业在完成7月初的首单交易后便“按兵不动”,一直没有新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
被视为利好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何“火”不起来,某外贸出口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企业的苦衷:“最困难的是很难找到愿意支付或接受人民币的海外交易对象。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状态下,出口不景气,能够接到外面的订单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不太可能在结算方式上和外商讨价还价。而欧美客商也更习惯用美元作为结算方式的,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度较低。”
据记者了解,在首批365家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企业中,多数试点企业的贸易伙伴并非在人民币有着良好声望的港澳和东盟地区,而是集中在欧美地区。
同时,对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不少企业也表示,对于操作流程不熟悉,特别对于出口退税等技术性过程不熟悉,也是企业不愿参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原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