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近期经历了心惊肉跳的“暴跌”。在八月底连续跌破2800点和2700点两个整数关口,击穿半年线的支撑点位后,9月2日,在银行板块走强带动下,上证综指终于收复2700点,但成交继续大幅萎缩,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对银行信贷急剧萎缩的担忧。
8月银行信贷政策是否真的发生了逆转?下半年信贷资金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需求?
多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8月以来信贷投放的确在减少,但银行已开始筹备信贷的腾挪之术,如进行信贷资产转让、压缩票据等方式,调剂信贷规模。
“即使下半年信贷增速缓慢,存量的信贷资金仍能支持经济,目前市场对银行股的反应有些过度。”9月2日,国信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
提高信贷门槛
8月信贷增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据媒体最新报道,8月新增贷款初步统计为3200亿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创出年内新低。
更重要的是,记者调查发现,8月以来各家银行的确有调高信贷门槛的举措。
一家国有大行信贷管理部人士表示,总行对今年的总体信贷规模已有了计划——不超过一万亿,按照此计划,未来几个月信贷的空间有限,他们的策略是控制未来每个月的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实际上,该行自今年4月起就开始对信贷进行调控,8月已经提高了部分信贷的门槛。
“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企业申请贷款的电话,但信贷指标越来越紧张,我们又不愿意得罪客户,比较头疼。”上述人士说。
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透露,在信贷增量总体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他们原则上是支持重点客户,一般的客户则审查得更严格。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长三角地区分行副行长表示,8月投放贷款非常少,按照历年的规律,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是催收贷款、贷后管理和进行明年的项目储备。他认为,上半年商业银行营销力度很大,储备项目大量减少,同时银行主动放款、超额放款“泥沙俱下”的现象较普遍。下半年真实的贷款需求在减少。
超额放贷后,一部分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瓶颈,中报显示,
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11%,
民生银行和
深发展分别为8.48%、8.62%,逼近监管红线,促使这些银行必须严格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8月底,有客户向上述之一的银行分支机构借贷100多万个人贷款,但却被告诉该分支机构已没有信贷指标。连100万的贷款都要严格控制,可见该行所面临的信贷压力。
不过也并非所有银行都到了如此窘境。一国有大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该行对个人贷款仍然非常支持,其个人贷款8月份仍快速增长,达到300多亿,成为信贷增长的主力。
三种腾挪术
信贷门槛提高引起市场的担忧,但记者发现,银行其实已开始未雨绸缪,主动调节存量贷款,尽可能扩大下半年信贷增长的空间。
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2007年信贷实行了额度控制,导致一些授信不能兑现,为此得罪了不少客户,而当时不受政策限制的外资行趁机横刀夺爱。为防止下半年也出现这种状况,他们已开始筹划资产转让。
具体来说,就是把现有的信贷资产转让给其他银行,从而把信贷资产转移出表外,既增加了本行的信贷空间,同时又维护了客户关系。这种做法在以往信贷额度紧张的时候也经常采用。
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信托贷款理财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支持。这种做法和上述资产转让方式一样曾红火一时,而后在上半年信贷宽松时一度转冷。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在8月21-27日的这周中,共有13家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51款(含3款外币理财产品),公布了募集金额的24款产品募集资金达119亿元,而7月份整个月的募集金额才只有280亿元。可见已有逐步转热的趋势。
此外,票据资产更是信贷资金腾挪空间的重要工具。“旧贷款到期为新增贷款提供空间,最为明显的是银行票据,这些短期票据到期后可以转换为一般贷款。”戴志锋表示。
“一方面监管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对融资性票据业务基本不做了,另一方面为了发放一般性贷款,票据也会逐步压缩。”上述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透露。
上半年,
中国银行、
中信银行、
招行等银行新增贷款中票据占比较高,这些银行都有将票据置换为一般性贷款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上半年空转资金的利用,也可以缓解下半年信贷收紧的影响。空转资金是指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又存入银行,而未投入实体经济中。表现在数据上,则是贷款增长的同时带动了企业定期存款大量增加。“根据我们的调研,估计空转资金占今年新增信贷资金的比例在20%左右。”戴志峰称。
戴志锋认为,历史上我国的贷款新增1%能支持GDP0.5%左右的增长,而今年贷款新增1%仅支持GDP0.25%左右的增长,表明银行信贷资金可能没有完全流入实体经济。所以,即使下半年信贷增速缓慢,存量的信贷资金仍能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腾挪,支持实体经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