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油价上涨为何总半夜鸡叫 专家:都是机制惹得祸

2009年09月03日09: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孙勇杰

油价每次上涨都会牵动有车一族的神经
油价每次上涨都会牵动有车一族的神经

  8月23日晚,我国最大成品油经销商中石化公布上半年业绩,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9亿元,相比去年的76.7亿,净利增长332.6%。随后,能源和证券两个领域的专家一致将中石化咸鱼翻生的原因归结为,新的燃油定价机制助推能源巨头。与此同时,一场油价继续上调的争论炒得沸沸扬扬以后,油价还是调到了历史最高值。在垄断巨头高额利润与油价继续上调的醒目字眼里,实行半年有余的新燃油定价机制再次面临拷问,今年短短9个月内,国内成品油价为何就经历了6次调整……

  “现行的燃油定价机制当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8月3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表示,是制度肯定就有改进的空间。

  “目前有些问题还不明朗,要给燃油定价机制做个清晰评估,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在实施一年以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涨声一片

  “记得加油,零时要涨。”8月26日,七夕傍晚,公务员刘冰接到朋友的“温馨提示”,之前的三天里,她已经收到了五六个类似短信。

  年初刚刚买车的刘冰,经历了新的燃油定价机制实行以来的6次调整。

  今年前9个月,国内成品油价已经历了5次调整,3次上调、2次下调,上调次数和幅度都超过了下调。7月29日,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均小幅下调220元/吨,而预测本次调价,上调幅度可能为300元-400元/吨,即每公升上调0.3元左右。

  8月27日前后,油价上调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涨涨跌跌的半年折腾,已经让不太计较的刘冰有些麻木。

  然而,绝大多数的民众无法像刘冰一样超脱,每次油价上调,抢油也成为风声四起的“保留节目”。

  8月27日零时,在加油站前长长的队伍里,苦苦等候了一个多小时的出租车司机王宝顺,长长舒了一口气,时钟划过零时,北京93号汽油的价格,依然定格在每公升6.19元,这是7月29日调整以后,近一月没动过的数字。

  “年初是每公升5.44元,最低还到过每公升5.33元,已经涨了7毛多了。”8月26日,由于职业原因关注每次价格调整的王宝顺说,这一年经过5次调整,一个月已经要多支出近200块,如果再涨,燃油开支的压力又会加重一些。

  “每次有涨价的消息,当天的营业额都会是超过平时的一倍还多。”北京丰台一个国有加油站负责人说,每到这样的日子,出租车混杂着少数私家车的排队长龙能持续五、六个小时。

  据报道,8月26日前后,全国各地不少成品油商都采取了惜售以及趸货的措施,准备在涨价时放货、赚点小钱,瓜分一点新燃油定价机制带来的残羹。

  然而,这次传言中油价的上调,并没有如期而至。

  一个事实,之前几次调整,除了7月9日的下调准时实行以外,其他几次都没有在预期的日期进行。

  8月27日开始,舆论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油价没有如期上调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媒体认为油价上调可能要延迟一段时间的时候,中石化、中石油方面一直坚定地表示,“油价上调可能会在近期进行”。

  “根据发改委5月8日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国际油价变化率在22个工作日内,超过4%就可能调价,但可能不是一定。”8月31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没有调价是正常的情况。”

  据林伯强分析,国家调价时,会考虑多种因素。根据以往的调价规律看,国家在降价时,一般比较及时,因为降价不会造成市场恐慌以及囤油现象出现,不会给消费者造成成本压力。但涨价时,会考虑上述状况能否出现。而延迟涨价,对投机者不仅是打击,也有警示效果。

  9月1日,媒体分析迟迟没有涨价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是,一是政府考虑油价上涨可能导致通胀加剧;二是中石化近期公布上半年业绩,利润高达300多亿,此时涨价面临的舆论压力较大。

  然而,就在舆论一致认为价格调整可能推后的时候,9月1日晚,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9月2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相当于每升提高0.22元和0.26元。

  年初新燃油定价机制实行以来,成品油价格第六次调整、第四次价格上调,在比预测推迟了5天后,正式施行。

  涨快降慢

  “上调延迟、时间模糊,对消费者肯定是有影响的,比如8月26日晚上加的那箱油,到现在肯定就用光了。”9月1日,林伯强说,民众肯定希望定价机制更加地透明、及时。

  自年初我国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到5月份正式公布调价依据,市场始终对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方法存在诸多疑问。

  “新定价机制是存在一定争议。”8月3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说。

  在围绕定价机制的争议中,中石化、中石油要求机制更灵活、更模糊跟民众要求的更明晰、及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8月3日,证券日报报道,中石油、中石化最近与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希望进一步完善和修改5月初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两大巨头认为,该办法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

  中石油、中石化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把原办法中的4%设计成一个区间如4%到10%之间)等都需要调整。

  随后,发改委以及两大能源巨头一致否认,曾经试图对目前定价机制进行模糊化处理,采访中多名能源专家对此也不置可否。

  然而,8月24日,中石化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在目前定价机制下,公众对于调价的预期已能准确判断,使得调价前会出现大量集中加油或者中间商囤积的情况,“如果定价机制更加灵活确实会更好”。

  “从打击中间商趸货的角度上讲,中石油、中石化提出更模糊、更灵活是有道理的。”9月1日,林伯强说,但如果有这回事,很难判断两大巨头的具体出发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也表示,从经济政策研究者角度不好评价这个问题。

  “但从个人看法上,我还是支持民众要求的更明晰、更及时的要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上涨的幅度比火箭还快,下降时就比蜗牛还慢”、“降的时候就打锣打鼓,提前通知;涨的时候就半夜鸡叫,就像见不得人一样”,油价调整的“涨快降慢”、调整缺乏明确说明,一直受到民众诟病。

  “目前定价机制下的价格调整,确实应该对调整的依据给予更清楚的说明,跟国际价格接轨,到底是如何换算的,应该有更为明确的说法。”9月1日,林伯强说。

  “按理说是国际油价上涨多少我们对应的部分调整多少,现在是随便地调,造成了我们的石油公司跟国际投机者趋同了,这是应该尽可能克服的。”能源专家韩晓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目前民众的很多意见,是由于机制的不透明造成的。

  谁的盛宴

  价格上调风声传出的同时,中石化在经济危机之下的上半年业绩突出,成为另外一条令人瞩目的新闻。

  8月23日晚,我国最大成品油经销商中石化公布上半年业绩,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9亿元,相比去年的76.7亿,净利增长332.6%。

  “不能把价格上调跟中石化上半年的业绩直接挂钩,中石化作为能源型国企,赢利多少还要看它的投资,投资巨大没有收益一样说不过去。”9月1日,林伯强说。

  然而,中石化上半年业绩飘红跟新燃油定价机制间存在必然联系,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中石化8月23日晚间发布的半年报,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331.90亿元中,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99亿元,成为利润贡献大户。去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板块巨亏460.21亿元。

  中石化认为,取得显赫业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优化原油结构,降低采购成本。其次是降本增效、炼油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再次,公司加强生产管理,努力降低能耗、物耗。最后,也得益于国家推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的系列计划。

  “中石化采购成本降低是真的,但这并不完全是‘优化原油结构’所致。”学者邓聿文分析,中石化外购原油采购成本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国际油价的下跌。

  上半年,国际成品油商受制于原油价格下跌,经营不佳,中石化以及中石油之所以实现高额利润,炼油板块起到了支柱性作用。

  8月28日,中石油发布的2009年半年报显示,其净利同比微降7.2%,为505亿元。但上半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的经营利润达171.92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598.3亿元。

  显然,两大能源巨头炼油板块的骄人业绩,是降本增效的成果,年初开始实行的新燃油定价机制“功不可没”。

  今年1月1日起,国内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其中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再加上炼油厂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及合理利润来厘定。而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因此,今年上半年,国内频繁地调整了油价,三次上涨两次下降的调价,保证了两大石油商的炼油板块毛利,其炼油毛利水平双双大幅增长。

  “换言之,中石化炼油盈利能力的提升,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内消费者比国外消费者多付出的基础上。”邓聿文分析中称。

  专家众口一词 都是机制惹的祸

  9月2日,油价上调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不会对燃油定价机制调整,围绕其的争议也将继续。

  “衡量燃油定价机制可行与否,核心的原则有两点,价格是否反映了国际油价的变化,另外就是是否反映了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说。

  油价高于美国

  年初开始实行的燃油定价机制,从定价之初就被指摘为有“原罪”。

  7月13日,国内专业能源媒体发表评论指出,“原罪”不是别的,正是去年12月19日油价下调所确定下来的价格原点,每公升5.44元。这个价格的确定并不符合市场理性,因此,也就决定了此后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的任何一次与国际接轨,都是一次严重的出轨。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际原油价格为80美元的时候,中国人会很有希望用上140美元时的成品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原罪的基础,正是对石油垄断巨头赤裸裸的利益输送。”评论指出。

  根据林伯强研究的数据,2009年4月国际油价在50美元区间徘徊,美国汽油价折合不到4元人民币/升,而国内同期油价为5.56元/升。

  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的事实,已经一再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

  “定价机制确定燃油价格水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准则,仍有可完善的空间。”8月31日,邓郁松说。

  “现行制度设计中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国际石油投机者、中国的石油公司和政府的收税利益坐到了一条船上,消费者却坐到了另一条船上。”能源网CEO韩晓平曾尖锐地指出。

  韩晓平表示,国际炒家投机炒高油价,我们的石油公司就会跟着获利,政府税收也会水涨船高,而坐在另一条船上的消费者只能被动买单。

  然而,在宏观评价目前的定价机制时,诸多专家表示,实施半年多来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比起之前单一政府定价,目前的定价机制显然是更加合理进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说。

  “单纯从机制来说,肯定是有利的,提供了一个可以看得到的规矩,民众才有机会参与到每次调整的讨论中来,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9月1日,林伯强说,新燃油定价机制,让价格调整具备了一定的依据,在经济转型期,现行定价机制是最符合目前国情的,“还没有人想出更好的制度来”。

  机制遭到诸多质疑

  这个从专业角度讲十分完美的定价机制仍招致诸多质疑,能源专家以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问题在于一个完美的定价机制并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产业的固有问题。

  “一个很好的定价机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即便是一个很好的定价机制也不能解决价格的所有问题,如果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不但需要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配套改革似乎更加重要一些。”邓郁松说。

  “中国能源领域的根本改革,还在于能源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能源专家韩晓平说。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专家管清友表示,在目前能源市场依然处在垄断的格局下,单纯从放开价格管制入手的市场化改革是不彻底的,“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放开,能源价格将由行政定价转化为垄断定价。”

  “必须在打破垄断局面,实现利益竞争主体多元化以后,才具备市场化价格机制改革的可能。”管清友说。

  然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在目前巨头垄断的格局下,民营成品油的份额是越来越少的。

  “好在国家从政策上讲,是鼓励市场多元化竞争的。”林伯强说,无论是定价机制实现完全市场化,还是评价定价机制好坏,“民众还需要一些耐心”。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