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引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这段话后,李开复与谷歌正式说“再见”。从今天起,他的角色将由明星CEO Kaifu Lee变成创业企业家李开复。
离职引来各种猜测
风投规模上亿美元
李开复一宣布辞职,各种评论与猜测蜂拥而至。有的猜测他的离开与其权力被架空有关;有的猜测与“谷歌低俗内容”有关;有的则认为李开复是因“逃税门”而出走的……
太多的质疑和猜测让李开复无法低调。昨日,他在博客中明确指出,“陆续看到网上有几种对我离职的误解,在这里我想明确地澄清一下,以免不知情人被误导”,“谷歌低俗内容”事件早已平息、“我从未被调查逃税”、谷歌是跨国公司里面最放权的,一一对各种流言进行反击。
宾主一场,李开复对老东家谷歌大加赞赏:“谷歌是一个伟大又可爱的公司,我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从无到有地打造谷歌中国。在谷歌,我学到太多太多,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还是价值观。”李开复在谷歌工作最后一夜的照片上,他站得笔直,笑得灿烂。
除了快乐,在谷歌李开复还得到丰厚的报酬。2005年,李开复跳槽到谷歌初期,谷歌付出了千万美元留用他,若他职满4年,还可额外得到市值900万美元左右的2万股股票。2009年,谷歌决定再给李开复和4年前一样的股票数目,并让其出任亚太区的产品和工程总裁,负责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
离开谷歌,他不仅丧失了上千万美元的股票和薪水,还可能因为没有谷歌这个明星企业使自己失去明星光环。“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但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实现,我想去弥补它。我拥有更多的是在科技领域的知识,更了解企业成功的秘笈。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为此,李开复想到了创业。
风投规模上亿美元
离开谷歌的李开复究竟看到了什么样的蓝海?
昨日,李开复回应:“我将做的工作是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天使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的一种风险投资),并辅助引导青年人创业。做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行业眼光、人脉资源、辅导能力。”
据悉,李开复将创办的风投公司(VC)已定名为“创新工场”,该公司网站也已经低调内测。
网上资料显示,“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的投资者均为财富100强企业、知名创投和中美精英人士。其中更有多位成功人士愿意热情辅导青年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北京海淀区清华科技园,与谷歌中国办公场所同在一个科技园内。
此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透露,李开复新创办的VC规模将在上亿美元左右。资金募集人甚至包括了视频网站youtube创始人、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及美国顶尖风险投资等公司。
虽然离开了谷歌,但李开复对互联网依然“情深意重”。据悉,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将立足信息产业最热门领域: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目前,创新工场也开始不断招兵买马,并在网站上挂出了招聘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等岗位需求。
电信专家在分析李开复辞职时表示:“真正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真正做一些探索,只有自己创业。这个意义上对于李开复来说,是必然的选择,除非他并不想有更大的成就。”
“李老板”能成功吗?
不止一次听到类似提醒:“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的!”的确,让曹雪芹像胡雪岩一样经商未必会富甲一方,让齐白石去管理乔家也不会出现乔致庸时代的“白银帝国”。那么,李开复要创业,行吗?
虽然李开复的新公司“创新工场”还没有最终揭开神秘的面纱,但有业内专家推断,“创新工场”实际上是一个风险投资平台。李开复所要做的是,一手要找到对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有兴趣的投资者;另一手是要从年轻人当中寻找最好的项目、最好的点子。
20多年来一直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李开复适合转型做风险投资吗?“我相信,很难找出比我更适合做这个工作的。” 李开复对此表示,“我觉得我最佳的状态还是找最聪明的人,然后放权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分析认为,李开复开始当“李老板”还是非常谨慎的,首先他选择的项目全是他所熟悉的行业。据悉,创新工场的投资范围将会集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三大领域,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其次,李开复在圈定项目后,或将以亲自担任一段时间CEO的方式协助创业团队实现这些年轻人的梦想。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既能展现李开复最擅长的管理执行能力,又能避免年轻人创业初期管理经验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自己当上老板,才知道挣钱不容易。据李开复透露,为了建立全新的创投平台,甚至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我拿着别人辛苦赚来的钱,怎能不节约?你可以咨询(一下)过去几周我是如何砍价(的),无论域名购买、办公室租赁还是律师费用,都是我亲自出马,达到让人惊讶的低价。”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又精打细算。应该说在执行层面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已难找到什么软肋,能否成功现在就要看李开复自己的眼光了。
对谷歌有多大影响?
李开复要自己创业,谷歌的滋味如何?当年为了把李开复挖来,谷歌不仅得罪了微软,还吃了官司送上了钱财。
根据谷歌的声明,李开复离职后,杨文洛博士将接替其工程与研发方面的职责,现负责谷歌大中华区销售业务的全球副总裁刘允博士将接替其商务及运营方面的职责。谷歌一再强调,中国业务进展顺利,并指出公司计划将中国的销售团队人数增加一倍,并表示公司业务“稳定增长”。而李开复的职责会由谷歌现有的两名高管分担。
中国通讯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分析,对于谷歌这样非常成型的公司而言,李开复离开只能是一时的新闻,对谷歌不会有根本性影响。这样的企业,职业经理人只是一个棋子,都是企业文化、企业运营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李开复从来不是谷歌文化和谷歌价值观的缔造者,也不是它的商业模式的确立者。
“对于企业而言,创始人、文化缔造者、商业模式的奠基人离开,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但是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影响并不会太大,联想没有杨元庆,会有影响,但不久就会消弭,联想没有柳传志,我们都知道,这是不行的。”项立刚强调。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李开复的离职表明,谷歌仍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举步维艰。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按照收入计算,谷歌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搜索市场份额增长至29%。但谷歌并未从其主要竞争对手百度手中夺走市场份额。谷歌总收入中约只有2%(约合3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
记者手记
47岁 年轻的心
如果你已经47岁了,还会选择创业吗?
如果你手中握有一亿美元的股票,还会选择创业吗?
如果你已经47岁了,同时还有价值一亿美元的股票,还会选择创业吗?
恐怕回答“是”的概率不会太高。当一个47岁、不仅拥有一亿美元股票、同时还是谷歌的中国负责人做出离职创业决定的时候,这确实令人震惊,而在震惊的同时还有一丝敬佩。
李开复决定离开谷歌,实际上和他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有关。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有人戏称,李开复在大学校园中的身影甚至比在谷歌办公室还多。
李开复常在大学演讲,去和年轻人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及职业生涯的成功经验。学生们对李老师的爱戴已超出想象。一个关于李开复的段子是,一次他在大学演讲,一个好不容易抢到话筒的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错了话:“我是你的偶像”,李开复微笑道:“哦,是的。”全场哄堂大笑。
年轻人总喜欢和李开复在一起。每次新闻发布会后,总有大学生“粉丝”争相找他签名,那个热情劲绝不亚于对偶像歌星的崇拜。实际上李开复在谷歌中国的四年中给公众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在大学做了上百场的演讲。就因为这样,很多人说李开复“不务正业”。
其实,在笔者参加过的几次演讲中,学生们问的最多的是“我如何能够加入谷歌”和“我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两个问题。恰恰这两个问题是李开复到处巡讲的最主要目的——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进入谷歌、鼓励年轻人规划自己的未来、保持永恒的创新精神。而这正是谷歌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
或许是和年轻人待的时间太多,47岁的李开复显得越来越年轻,最终李开复在快到“知天命”之年时,不服“天命”,选择了去和年轻人一起开创全新的事业。
尽管目前还不知道李开复未来要做的新公司具体干什么,但从新公司的名字“创新工场”中可以一窥这位互联网行业老将心中的火焰。
我们常常会赞颂比尔·盖茨创立微软、戴尔组建DELL、拉里·埃里森建立甲骨文这样IT业界的传奇。实际上,在这些惊叹声中不仅仅是对成功的颂扬,同时也把这种成功贴上了一个固化的标签——这些成功人士永远和“年轻”、“大学未毕业”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却往往忽视这些人创立传奇企业的最初动力——跟随自己的内心创就一番事业。这些和年龄无关,和肄业与否无关。我们难以预料47岁的李开复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只要能够跟随内心,那么就值得尊敬。
李开复
1988-1990
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1996
就职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先后担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1998
就职美国SGI电脑公司(任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2004
就职美国微软公司(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2005年7月
离开微软,闪电加盟谷歌,并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
2009年9月
从谷歌辞职,开始创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