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日前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7月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18328468.31万元,其中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89555.47万元,占比1.03%。2009年1-7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49533862.43万元,其中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419356.22万元,占比4.88%。
可见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仍面临缺乏足够规模的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郝演苏教授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对外资开放寿险市场7年来,外资寿险公司并未表现出当初市场预计的强大冲击力,其市场份额一直在个位数徘徊,并从2007年底至今,出现节节下降的态势。
“未来10年,国内保险业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仍然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超不出10%的市场份额。”郝演苏教授说。
外资保险掀起“增资潮” 随着中国逐步放宽对外资保险的限制,尤其是取消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地域限制,无疑给其扩大市场份额带来便利。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外资保险公司掀起了新一轮“增资潮”:中意人寿由19亿元增至27亿元;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由2亿元增至3亿元;首创安泰人寿由6亿元增至7亿元;海尔纽约人寿由6.4亿元增至8亿元;信诚人寿由18.2亿元增至19.8亿元。
近日,美国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的调查显示:全球16个主要保险市场的近百家保险巨头中,在未来3年扩张的市场方面,“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以48%的提及率排名第一。而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在提及率上又遥遥领先。
普华永道9月1日发布的《2009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报告印证了这一结论:即使是金融危机,也没有改变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运作的计划,相反更加确定了中国业务的重要性。
日前,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柏思安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投入,中德安联计划每年开设两家分公司。
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是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相对于其他行业,规模效应对保险企业尤具有重要意义。据业内人士介绍,保险业的赢利周期一般为5-8年,如果5年内规模达不到10亿-15亿元,这个公司就很难存活下来。
中资保险本土优势无法替代 2009年,在进入中国市场7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很多外资寿险公司仍然不能收支平衡,市场份额也大不如之前的预期。
中国人寿总部相关人士介绍说,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中资公司在本土市场的强大的人际关系,是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另外,中资保险公司通过走出去,在海外上市募集了庞大的发展基金,解决了资金瓶颈的问题。
“保险业是金融行业中最不国际化的部分。用纯粹的国际方式拓展中国业务,会非常困难。”中国人寿总部相关人士告诉导报记者。
郝演苏也认为,国人认同本土的保险公司,是因为自己的品牌的稳定性更给人安全感。
“这些年一直说"狼来了"。狼是来了,但狼是到了北极,而北极最强悍的动物是北极熊。外资保险充其量只是中国市场的一个补充或调节。”郝演苏说。
中资保险公司占据了资源网点的绝对先发优势,外资保险在短期内很难在市场资源上与中资公司抗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人寿、中国
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3大寿险公司在国内寿险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63.29%。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