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经纬
一种有趣的传导效应正在金融圈上演。今年以来,指数型基金发行出现井喷局面,导致指数基金经理出现一将难求的局面。鉴于很多指数基金经理来自有金融工程背景的人士,使得券商的金融工程研究员逐渐走俏。
而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行业研究覆盖受限的情况则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工程研究员的砝码。
金融工程研究员“受宠”
“前段时间,有好几家基金公司邀请我加盟他们的金融产品开发团队。”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资深金融工程研究员日前对CBN记者表示,随着获批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有金融工程研究背景的人士越来越受青睐。无独有偶,某券商衍生产品部的一位金融工程研究员亦接到了一些基金公司的“橄榄枝”。
今年7月指数型基金的发行达到了井喷局面。截至9月10日,共有7只指数基金正在发行。如此多的指数型基金发行,使得指数型基金经理出现一将难求的局面。从多位基金经理的简历可以看出,今年新成立的指数基金经理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老的指数基金经理兼任,如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方军也是华夏上证50ETF和华夏中小板ETF的基金经理;另一类则有着金融工程背景,大多来自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如华宝兴业中证100指数基金经理徐林明为该公司金融工程部副总经理,汇添富、华安的指数基金情形亦是。且第二类占多数。
对于指数基金易于管理的说法,上述资深金融工程研究员不以为然,他表示指数基金相对主动型基金是比较容易些,但对金融工程要求很高,而国内从事金融工程研究的人员本身就少,做得好的更少,所以才会出现金融工程研究员走俏的情形。
“行业研究覆盖受限”加重砝码
使得金融工程研究员开始走俏的因素并非单一。IPO的重新开闸使得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了行业与公司研究的覆盖面严重不足,而这又使得金融工程研究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CBN记者综合多家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的分析,目前有金融工程研究团队的研究所约有15家,其中联合证券开展得最早,而国信证券目前人数最多。
上海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分析,目前上市公司已达到1600多家,即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研究所,负责行业与公司研究的人员最多在80人左右,以每个研究员覆盖10家上市公司计算,申万也只能覆盖二分之一的公司。“何况每个研究员覆盖10家上市公司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了。”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高上对CBN记者表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持续增加,在研究员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必然要重视金融工程,通过数量化选股来弥补行业与公司研究覆盖的不足。
那是不是金融工程研究员的身价就此水涨船高呢?
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表示,从趋势而言,金融工程研究员走俏是必然的,但目前还尚未达到被追捧的地步。张岚分析,金融工程当前之所以没能火热起来,主要是受限于国内市场的金融创新制度。
多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金融工程研究的分量尚不敌宏观策略与行业研究,但随着金融创新空间的打开,金融工程研究将成为券商中最有潜力的部门。CBN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券商正有计划地加大金融工程研究人员的配置,不乏从高校中吸引人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