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德意志银行来得很早,但却赶了个晚集。
这家德资银行成立于1870年,早在1872年就选择在上海开设第一个海外分行,1952年又成为首批与新中国建立联系的外资银行。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风云暗涌的中国资本市场,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美系投行大举开拓,业务风生水起,德意志银行却仍籍籍无名。
直到1999年,以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为标志,德银重心开始由欧洲转向全球、由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转型。2001年,德银开始大刀阔斧的全球业务重组,将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部门合二而一,变身为环球银行部门,将全球业务分为环球银行部、私人客户和资产管理部门、公司投资三大重心,中国乃至亚洲在德意志银行的版图地位才开始上升。
也正是这个时候,张红力来到德意志银行。此后,德银开始接连拿下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神华、中芯国际等IPO大单,亚太业务占德意志银行收入比重不断上升。
张的职务也从中国区主席、中国董事长、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部亚太区总裁,乃至可以参与德银全球业务决策的环球银行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欧元杂志》评论说这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玻璃天花板。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张红力的成长履历与同侪路径大致一致。他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军人家庭,1984年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毕业。随后,19岁的他毫不犹豫选择去加拿大学习生物遗传学,他的商业生涯起步于惠普财务部。
从人生道路到职业履历,东方与西方,生物与金融,张红力都在跨界运行,不断寻求平衡,他始终强调对度的把握。不是科班出身的张红力常常调侃自己也是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但是他自认农学院教育赋予其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企业财务工作经历则让他转投金融业之后更容易理解客户需求。“我的经历确实有点儿不一样,能做到现在,我也很感谢很多人,你前面说的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就是说我吧。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在投行遇到了很多导师,给了我很多指点,但是特别珍惜的还是我在企业里做会计那段经验,这对我的生涯影响最大。在企业里面我把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审计、财务全做了一遍,所以我对企业的需求很了解,这对一个做投资银行的人来说很重要。你不要总说你自己强大能干,你要懂得什么对客户好,就是说你要理解他的需求,能够结合起来做投行方案,这样就顺理成章了。”点检起来,张红力一大幸运就是得遇伯乐,也就是德意志银行全球CEO约瑟夫阿克曼。“我们董事长和我关系确实好,他见了我就高兴。我想我们的友谊并不是单纯在工作关系上发展而来的,当然我的能力赢得了董事长的信任,这是一个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董事长对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每次他来到亚洲开会的时候,总是希望我能够不要离开他的‘视线’。”据说从第一次见面,他就决定要张红力来领导中国区,随后对张的要求也只有一个,让德银所有业务都在亚洲获得相应的地位,至于具体方法,则完全自由。
华人闯荡跨国公司,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张红力一大特点,谈到企业海外收购,他说这相当于两家企业谈恋爱,“只有钱不行,还得将心比心,哪儿有你有钱人家就非得嫁你的道理呢?”
从位于华贸中心的德意志银行大厦28层望去,街道上车水马龙,好几处高楼还在施工,一派生气。对比亚洲平台的开拓,德银中国版图才刚刚起步,这是当前阿克曼交给张红力的一份重要考卷。作为全能模式的德意志银行,在内地企图在于搭建综合经营平台,挑战可谓重重。
2008年投行业务排名飙升,一个因素也来自竞争对手受累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复苏开始,更严峻的较量尚未到来;德银中国2007年开始成立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部,战略在于以中小企业带动高端零售,不过时不待人,随后海外投资环境恶化,国内经济放缓,一方面国内中小企业经营不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品牌在华也遭遇集体困境,僵局破冰尚待时日;近日天津分行获批,德银在国内有四个分支机构,比起网点多如牛毛的中资银行自不待言,比起网点近百的汇丰、东亚也尚有距离;作为合资券商的后来者,中德证券如何超越前者,中外双方的合作也尚需磨合期……一切布局都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这一次,张红力的跨界平衡还会那么从容顺利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