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豆上市预期成油脂企业竞拍兴奋剂
国储大豆第八次拍卖走出低迷
作者:■本报记者刘洁
9月9日,第八次国储大豆拍卖会如期进行,出乎市场预期,此次拍卖会超过已往多届:计划销售大豆49.79万吨,实际成交2.93万吨,成交率5.88%,成交均价3772元/吨。
据了解,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此次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分省成交详情如下:内蒙古,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9.71万吨,全部流拍。吉林,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10.08万吨,实际成交0.87万吨,成交率8.63%,均以3790元/吨成交。黑龙江,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万吨,实际成交2.06万吨,成交率6.87%,最高成交价3880元/吨,最低成交价3750元/吨,成交均价3769元/吨。
这是自国储大豆拍卖以来成效最好的一次。前7次国储大豆拍卖成效甚微,累计仅卖出4万吨。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成交相对活跃主要因为企业预期与此前相比有所变化。
新豆上市成为最大利空
此前,国储豆七次拍卖几近流拍的状况,被很多人看成是油脂企业用脚投票的宣示,表面整齐划一的市场似乎在逼着国储豆迈出降价的一步。然而,这场对决之中,力量悬殊的双方究竟谁是赢家其实并没有多大悬念:10月中旬新豆将全面上市,国储如果继续收储大豆,价格必定高于现在拍卖价,对企业而言,等着新豆高价上市之后再购入,自然是又要多花成本。
那些看似掌握着终端市场的油脂加工商们其实并没有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国储豆700多万吨的数量只是冰山一角。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论,国资背景且几近可以拥有无限政策优势的中储粮所拥有的市场操作能力,要远远大于几百家的油脂加工商。毕竟,原料、政策,都在人家手里。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油脂加工行业里的“识趣”者开始进场,本轮拍卖5.88%的成交率,正是这种觉醒的结果。
根据近期公布的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关于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估测报告,2008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6000万亩,产量752万吨。其中市场总供应量为950万吨左右:上年结转库存120万吨;外省流入及进口90万吨;2008年大豆产量752万吨。到目前为止,市场消化数量455万吨左右:脂企业加工130万吨;出省260万吨;种子用25万吨;工业及食品等消耗40万吨。另有500万吨被国储收购。然而,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略有缩减,估测为5730万亩,大豆产量预计减少4%左右。
而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日前公布数据页显示,受东北地区干旱影响,今年调低大豆产量预测至1450万吨,同比降6.7%。
今年新豆减产和部分地区大豆品质不高的预期,也成为企业“投机”提前买豆的动因。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负责人表示,连月来省内豆源逐渐减少,企业也逐渐接受国储拍卖的价格。逐渐开始的成交活跃既能激活低迷的市场,又能解决大豆加工企业无豆可用的难题,同时减少国储的库存压力。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家出台的各种补贴政策,今年豆农的种豆成本低于去年,显示出了国家保护豆农的决心,企业对新豆市场比较看好。
补贴传闻“没声音了”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今年新豆即将上市,业内人士指出,此时国储豆拍卖状况的好转和越来越无望的补贴政策有直接关系,下半年豆价看涨。
据了解,东北油厂已陆续进入停工检修,为新豆收购工作做准备。但由于今年大豆主产区先后经历了5月的干旱、6~7月的内涝低温、8月上旬的再次干旱等恶劣天气,大豆产量和品质将受到影响。东北大豆减产几成定局,使得企业开始向国储大豆动心。
此前,黑龙江油脂业内普遍看好国家补贴政策,但此次拍卖成功,似乎让之前盛传的“补贴”政策越来越渺茫。业内普遍的心态是:新粮很快就要上市,这时再补贴为时已晚,即便推出,范围、规模都会受影响,因此作用有限。
正是在这样的态度下,国储豆拍卖才会出现成交状况明显好转的局面。来自黑龙江几家大型油脂企业的信息都显示:前期市场普遍看好国家会出补贴政策,所以8~9月企业进口大豆数量有所减少。一旦补贴无望,急需原料的企业自然改观望为行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黑龙江油脂企业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等了很久,现在种种迹象都表明,赌国储豆会迫于市场压力降价的这一方输了,而今年新豆预期价格会走高,这个时候再不抓住国储豆的机会,肯定不聪明。”一家参与拍卖的黑龙江省内油脂企业老板表示,下一次拍卖,他肯定要举牌。此前,他的企业正是传言中要被补贴的企业之一。
而分析人士指出,国家不出台补贴政策,一方面是考虑到以目前的价格,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另一方面,下半年大豆价格小幅走高的可能极大,国家也不希望再赔本。
其实,补贴政策一直不被看好,根本原因在于:油脂行业已经是个相对市场化的领域。补贴,必然只能是对某一区域或者某部分企业,但这显然违背了一切企业均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中国油脂网专家郭清保认为,如果采取补贴,第一,现在补贴会加大市场供给的压力,价格继续下行,企业利润还会下降;第二,新豆快上市了,国储大量放豆,无疑会对新豆收购市场带来压力;第三,国家现在手里的豆只有600多万吨,还不到全年大豆消费量的15%,现在都放出去了,将来行情波动,还是没有货源来调控市场。这一补贴模式,显然会让市场对政府的调控产生怀疑。
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格局
其实,政策对赌过程中败下阵来的命运,对黑龙江油脂企业而言是必然的结果。而这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了的一个事实:油脂行业,是个产能绝对过剩的行业。据黑龙江大豆协会分析,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实际开工的不到20%。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字较此还乐观一些:2000年开工率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到了2008年,行业人士判断熏全国8000万吨的产能,实际利用率约在一半左右。而尽管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阴影下,2009年一年,油脂行业至少又增添了1000万吨的产能。
根据据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3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鸦到2012年,控制在6500万吨/年。
不过,实际的产能扩张步伐比规划要快得多。2007年,发改委测算,全国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7699万吨。按此判断,目前的实际产能远超8000万吨的水平。而产能扩张导致结果是,中小企业开工率低,而中资企业停产比例较大。
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介绍,黑龙江规模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中,目前实际开工的只有20%左右,这导致黑龙江大豆压榨量在全国比重下降。早在2005年、2006年时,黑龙江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约在20%左右。目前黑龙江年大豆压榨量只有130万吨左右,只占全国约3%的比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要进行严格限制,市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国家要进行严格限制,然而,这个问题并不被油脂企业看好。黑龙江一家民营油脂企业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个行里大都是民营企业,调控也好,限制也好,企业投资的冲动,国家采取一般限制的办法熏能有什么好的效果呢?”而且,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简单限制产能,可能导致国内的大豆生产和国内榨油企业对市场更加看淡,这给外国大豆出口到中国,以及外资大豆压榨企业从产、榨、销领域进一步控制国内行业链提供便利,也不利于豆农增收。
此前,有人建议发改委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利用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加快兼并重组的办法做大做强,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大豆油脂加工厂。但是,靠国资来进行重组,是否会再生出新的垄断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