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李震)“广告宣传说收益率可以达到25%,可现在四个月过去了净值收益率还不到2%。”家住石景山玉泉西里的李先生对自己购买的“打新”理财产品的“低收益”表示费解。据了解,有着同样困惑的投资者并不是少数。
李先生去年11月份买了一只招商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当时几个购买过这类产品的朋友告诉他,买打新股产品比银行储蓄或者基金收益要高。去销售网点一了解,恰逢有一只正在募集的“打新”理财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这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7%-25%。于是李先生兴冲冲地投入一笔资金。转眼过去四个月了,细心的李先生算了算,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计算,从11月2日申购到公布最新净值的当天,如果在这段时间把钱放在银行,可获得1.38%(4.14%×120/360)的收益。而这只理财产品同期的信托年化收益率则为1.7%,这收益并没有比存定期利息多多少。
光大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分析,近期“打新”类理财产品收益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行情的不乐观,加上“打新”囤积的资金量越来越多,而新股的开盘价也趋于合理,使得“打新”资金的收益率大幅下降。另外,近几个月发行的大盘股相对较少,而小盘股较多,靠大资金制胜的“打新”理财产品的收益自然就会缩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