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吴丽娟资本市场对甲流H1N1题材的热捧,成就的不仅是那些获批的甲流疫苗企业,也使多年沉寂的深圳市
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生物,00078.SZ)迅速跻身“超涨股”队伍。
实际上,海王生物从事甲流疫苗生产为时尚早,公司方面表示还在申请GMP认证。
这意味着海王生物短期不可能从甲流疫苗的大蛋糕中获益。
然而,海王生物的一套“迷踪拳”使得海王生物穿上了甲流疫苗的“外衣”,引得机构追捧。
股价暴涨 8月31日,北京科兴(SVA)甲流疫苗通过审批,当日,其在美国挂牌的股价暴涨53.6%。
9月4日,
华兰生物(002007.SZ)宣布获批。在此前的8月20日至9月3日,华兰生物已持续上涨41.2%,超过同期上证指数2.1%。
这意味着上述两家公司的甲流疫苗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下达资金收储,第一批疫苗将被用于国庆60周年的游行人士。
在华兰生物获批当日,海王生物也借势强势涨停。
海王生物9月1日澄清,其股价于8月27日、28日、3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但从9月4日至9月10日,其收盘价持续上涨16%。在9月4日的A股机构增仓个股前十名中,海王生物名列第一,成交金额11.98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11.83%,9月8日的成交额更达到21亿元。
甲流题材推动海王生物股价暴涨,是因为投资者把眼光对准了其控股67.5%的海王英特龙(08329.HK)。2005年,海王生物拆分海王英特龙赴香港创业板上市。今年6月,海王英特龙携手世界上三大疫苗制造商之一的英国葛兰素史克(GSK)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并在8月获得营业执照。
不过,海王英特龙的主营业务是生产亚单位流感疫苗,这是一种季节性普通流感疫苗,与甲流疫苗不是一个概念,两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业内人士称,投资者“混淆”了海王英特龙的疫苗概念,使其借甲流疫苗概念而热捧,实质上,按海王英特龙的生产线布局,2年-3年内难以生产甲流疫苗。
长江证券医药研究员叶颂涛表示,海王生物并不是被市场重点研究的对象,之所以被炒,主要是流感上市公司标的太少,在国内11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中,仅有华兰生物、
天坛生物、海王英特龙是A股上市公司。11家企业中,海王英特龙并不是甲流疫苗的生产企业。
深圳一位疫苗行业人士认为,海王英特龙还没有达到做甲流疫苗的地步,海王生物的亚流感疫苗效果不错,这是它的亮点,但由此炒作甲流疫苗是一个误导。
不过,另一位深圳疫苗行业人士表示,作为以亚单位流感疫苗为技术路线的英特龙能不能做甲流疫苗,要由GSK说了算,而GSK在中国不会生产甲流疫苗,而可能选择在新加坡或英国的工厂生产。
而海王英特龙中报显示其亏损1492万元,每股亏损1.58分,期内营业额跌63.23%至281万元,上期亏损465万元。其大股东海王生物上半年净利润1986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38%。
引入GSK疫苗? 从今年4月,甲流H1N1疫情蔓延,海王生物的股价持续上涨,从4月的4元多涨至近日的11元多,近期更经历了数度涨停。
上述那位深圳疫苗行业人士称,2006年海王英特龙拿到了流行性感冒亚单位流感疫苗的生产批件,但没有上线甲流疫苗。未能上线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海王英特龙将亚单位的流感疫苗病毒生产线和厂房等资产和英国葛兰素史克成立了合资公司,而申报甲流疫苗必须有一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ePractice以下简称GMP)厂房和流感疫苗证书。其二,海王英特龙生产的是亚单位流感疫苗,技术层面上不具备生产甲流疫苗的能力。
上述人士表示,海王英特龙大约两年前就在装修新的GMP厂房,打算自己做,但报批核准和临床试验难度很大。如果要做甲流疫苗必须重新研究,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两三年。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王英特龙在深圳市光明新区6万平方米拿地价格极为便宜,而后被较高估值,连同厂房、机器设备等资产作价,共计出资约4700万美元,海王英特龙拥有合资公司60%股权。葛兰素史克将以现金形式出资约3133万美元,拥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但合资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都由GSK方面人士出任。
海王英特龙董事长柴向东对本报表示,甲流疫苗现在还没有在中国申报,GMP的申请不会停止。而GSK的甲流疫苗产品已经在欧洲开始做临床,未来会争取把葛兰素史克的甲流疫苗引入中国。他表示“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为了这个事”。
如果真能把葛兰素史克的甲流疫苗引到中国,那才真正到了海王生物股价攀升的时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