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银行信贷规模稳中有升 风险防控及时跟进
“下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速将更加稳健,银监会正在密切关注金融机构出现的风险。”关注风险,保持稳健。近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向外界传达了监管机构对未来信贷政策的态度。
8月信贷数据稳中有升
信贷放量仍将持续
上周,央行发布8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据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28.53%,增幅比上年末高10.7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04万亿元,同比增长27.72%,比上月末高1.3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2%。
上半年的天量信贷投放,让人们对下半年的政策猜疑重重。一个“动态微调”就波动了投资者们敏感的神经。随之而来的银行中报集中披露。多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不佳,股权融资,发放次级债,似乎银行开始缺钱。于是乎,各方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向越发感觉拿捏不准。但与此同时,政府高层频频表示,政策动向不会发生改变。在近期的2009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再一次向世界强调,中国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贷款当月增加4104亿元。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52万亿元,同比增长34.11%,增幅比上年末高15.3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6个百分点。”央行的这组数据,给所有躁动不安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下半年信贷规模的走势,东莞证券分析师黄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半年放贷仍然会增加,只是在增加幅度上会放缓。因为银行业的运作需要保持一个资金流的持续性。上半年如此庞大的放贷量,如果在短时间内收缩,反而会出现不好的效果。但是,那些资本充足率不佳的银行,在放贷的进程中,减速会相对比较快。
在新的信贷数据给人振奋的同时,在信贷发放主体结构上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有相关数据表明,四大国有银行的新增贷款在全行业的比重开始有所下调。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股份商业银行,城商行似乎又有整装待发的趋势。
上半虽然有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触线”,但也有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几家银行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这些钱袋子尚鼓得银行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放贷力度。
宁波银行某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宁波银行已经扩大投放贷款,现在的客户已经超过5万户。因为资本比较充足,如果下半年情况允许,宁波银行会根据经济的形式和区域的特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监管层坚持
“量入而出”
无论是8月的信贷稳健扩张,还是放贷主体的结构性变化,都体现出了监管层对于风险意识和金融稳定的态度。在促进国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一刻不容疏忽。
那个攒了一辈子钱的中国老太太和还了一辈子贷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曾经一度成为中美理财观的写照,也一度成为很多人对中国理财概念的批判。然而,正是这个被作为故事标的物的房贷,成为了美国经济的噩梦。不良的贷款,沉重的还贷负担,下跌的房价这三大冲击波使得美国的金融体系近乎崩溃。人们在这个时候,忽然以上到那个中国老太处世之道的价值。
“量入而出”是中国哲学在经济学层面上最精准的描述之一。对于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便是一对“入”和“出”。曾经有人大放厥词,认为从技术上,中国银行业已经破产。确实,在曾经的一段时间,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世界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但监管层一直非常重视“入”。在不断的努力下,2008年中国银行业整体在存款额和资本充足率上的表现,让人们看到长期努力的成果和量入而出哲学的魅力之所在。
今年以来的大规模放贷,让人开始担心,是不是一时的成功让我们也开始忘记了量入而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至始至终银监会一直把资本充足率和控制风险作为了工作的重心。2008年11月,银监会将银行资本充足率率比例由8%提高到了10%。今年以来,再次上调的风声不断。同时,又有意向考虑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全部扣除。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文件出台。但各方仍然能够清晰感觉到,资本充足率这根红线至始至终被监管部门牢牢攥紧。
东莞证券金融业分析师黄凡还记者表示,下半年,监管层和银行应该更会注意放贷的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信贷安全。
宁波银行上述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在发放贷款时,信贷质量一直是银行所最关注的。在保证量的前提下,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是银行所努力的目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