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旭
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政府正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显示政府在这方面的坚定决心。
本月4日,外管局发布的QFII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拟将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QFII投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
外管局希望更多优秀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而缩短锁定期主要是为了给资金松绑,增加资金流动性。显然,外管局放松对QFII的额度和资金锁定期的控制,不仅是为了吸引更多国外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来投资,以加强国内资本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显示出政府有意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步伐的姿态。
无独有偶。中国央行在8月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了IMF历史上第一份债券购买协议,使得央行可能以人民币来购买总额约合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IMF债券。不过,无论是IMF用人民币向中国购买美元,还是直接将这些人民币提供给受援助的国家,央行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的行为,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事实上,目前有多方因素促使政府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痛下决心。近些年,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拥有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这些美元计价贸易顺差的外汇流入,通过结汇使得国内人民币流动性泛滥,种下了近年来通胀风险的祸根;而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所累积的超过万亿美元资产,其安全性更在此次危机中遭受了严重挑战。人民币的国际化则能使得政府从根源上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购买战略性资源的趋势,以及国家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任务,也都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快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以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此前,央行已经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阿根廷和白俄罗斯等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近期消息则显示,央行也正在与俄罗斯及泰国研究签署换汇协议。还有报道称,中央已经成立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组,这显示了中央高层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视。以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一旦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人民币即有望成为与欧元、美元并列的三大国际货币,并能够使中国央行享受一定的铸币税收益。
近些年,美国不负责任的美元发行,以及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让中国被迫承担了很大的成本,如通胀风险和美元资产风险。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将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并能够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在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实力重整的关键时期,政府有必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此来博取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更重要的地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