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不靠谱的“万店计划”
两年开上万家店不现实,鸿海的这个大计划更可能是利润寒冬里急于摆出的一种姿态。
文|CBN记者 石磊
创业35年来,台湾首富郭台铭已经充分显示了他的天赋和敬业精神,但直到最近,他才开始显示出他出色的想象力。
他先是接受采访说鸿海将打造一个“能闻到比萨香味,并且可以直接通过网络送到家”的超炫网购平台,紧跟着又抛出了“万马奔腾”计划。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鸿海集团将以旗下子公司广宇为旗舰,搭配鸿海与麦德龙的合作计划,预计两至三年内在中国大陆投资百亿台币,打造一万家以上的3C及家电渠道连锁店。
这一万家销售终端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广宇投资的“赛博数码广场”,目前在内地拥有40家连锁店;另外一种是鸿海与麦德龙合资的Media Markt。
很多内地评论家指出,这是一个类似于“放卫星”的项目。目前内地规模最大的3C零售企业是拥有1300家门店的国美和拥有近800家门店的苏宁电器,这两千家门店是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扩张和并购才取得,鸿海一个公告就甩出万家门店的计划,听起来确实有些耸人听闻,更何况是在“百亿台币”的财务前提下—百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只有21亿,合一家门店21万,而国美苏宁平均每个门店的开店成本在300万以上。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鸿海将来开出的Media Markt将是经营面积非常小的3C卖场。
但台湾媒体在报道中勾勒出来的似乎又不是这样的小卖场。赛博数码广场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商业地产—开设3C卖场,引入3C品牌经销商后收取租金,这也是海龙、鼎好等中关村IT商场的商业模式。而Media Markt走的是自己开店、自己采购、自己销售的自主运营的道路。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一定的营业面积。
更不靠谱的是,据报道,本次的“万马奔腾”计划是由郭台铭于公司内部亲自督导,将成为2010年鸿海最新的营运重心。鸿海集团计划大举转型,从研发,制造至量产的“以量取胜”的环境管理模式,转至“渠道为王”的经营理念,将在两年内大举扩展中国渠道,并争取一线3C客户的直接授权,成为首家3C产业“一条龙”的最新产销模式。
郭台铭是行业内有名的偏执狂和颠覆者。1974年,他带着东拼西凑的7500美元在台湾创立了鸿海精密。之后他用种种不寻常的做法让鸿海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2008年销售额高达445.5亿美元。可现在,用100亿台币就想转型?
鸿海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富士康国际(2038.HK)的新闻发言人刘坤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他也是看了媒体报道才得知集团拟涉足渠道的报道,“香港上市公司对这块业务并不知情,也不会通过上市公司来做,否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发公告。”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两年开上万家店不现实—谈判需要时间,装修也需要时间,鸿海的这个计划更可能是其摆出的一个姿态。
这应该是更合理的解释。
今年4月,鸿海精密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称,前三个月公司净利润为新台币13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7%。而转入下游可以提高利润率,提升投资者信心—这或许正是郭台铭急于摆出新姿态的主要原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