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由于“轮胎特保案”而变的微妙。笔者认为,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冲突可能性不大。但能否不使当前的摩擦持续恶化,并导致最后出现难以收拾的全面贸易冲突,则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尤其是美方的诚意。
奥巴马想“投机” 涉案金额约为22亿美元的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该案被认为是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案,同时也被舆论界视作是对奥巴马贸易政策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奥巴马显然没有顶住保护主义的压力。此案意味着美国在纵容保护主义方面“开了极坏的先例”,并会导致其他国家采取跟进措施,损害中国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轮胎特保案问题上,奥巴马是自食其言。许多美国媒体批评奥巴马此举不过是为了迎合国内的劳工阶层,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说奥巴马是“迎合”而不是“妥协”,就是因为他本可采取更折中的办法,比如对中国轮胎实施配额限制,或者将关税提高到10%。奥巴马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曾特邀美国贸易代表柯克“打高尔夫球”。或许,正是在这种比较隐秘的场合,两人商讨出一个更具“欺骗性”的方案。
“欺骗性”,首先表现在惩罚的力度上。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的建议,美在未来三年对中国轮胎分别实施55%、45%和35%的惩罚性关税;当然,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更是漫天要价,认为第一年的惩罚性关税应达到当年的惩罚性关税75%-80%。但最终,奥巴马决定将制裁幅度压缩至35%、30%和25%。
其次,在展现“强硬”的同时,美国官员也“软话”表态。在宣布对中国轮胎制裁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随即发布声明,表示美方仍希望“和中方在重要经贸议题上展开合作”。白宫发言人吉布斯也宣称,美国决定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措施,只是希望落实贸易规则,但不希望由此和中国爆发贸易冲突。他希望中国能对此予以理解。
此外,奥巴马时间选择也别有玄机。
按照原先的日程安排,奥巴马本可拖到9月17日再宣布制裁结果,但考虑到9月24日即召开匹兹堡国际金融峰会,届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将赴美与会,将影响到金融峰会和两国元首会晤。因而奥巴马决定提前到9月11日深夜公布。
一些美国媒体也分析,在这个周末深夜公布相关决定,不外乎美方希望能尽可能淡化这一消息带来的冲击波。但对中方来讲,美国在制裁力度上的微小调整和其他“小动作”,并不能改变这一举措的破坏性后果和保护主义的实质。
奥巴马面临压力 中方的强烈反应不可避免。因为对中方来讲,首先,特保案具有歧视性,对中方企业不公平,在当前各国都面临严峻失业问题的情况下,中方将有10万轮胎工人面临生计困难。
其次,特保条款中关于贸易转移的规定,会产生传导效应。美方采取措施后,势必会引发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跟进采取措施,对中方利益造成损害。据悉,受轮胎特保案影响,目前美国纺织团体和各大纺织工人工会正在密切沟通,研究对中国进口服装提起特保调查的可能性。
再次,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美方采取特保措施,等同于向世界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一方面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会冲击到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
中美之间的一系列摩擦,也让奥巴马政府面临压力。美国禽肉和鸡蛋出口协会日前就指责,是美国政府挑起了对华贸易争端。该委员会总裁詹姆斯·萨姆纳称,他们理解中国方面的愤怒,而目前的问题更多责任是在美国政府方面,“我们为奥巴马当局的处理方式感到不安”。
萨姆纳的担忧自有道理。中国是美国肉鸡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按照美国禽肉和鸡蛋出口协会的统计,美国出口的肉鸡产品中,17%销往中国,2008年相关产品出口总值达到了7.22亿美元。但因为轮胎特保案,该行业正面临池鱼之殃。
同样担忧的还有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协会。该协会会长凯温·伯克发表声明警告,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措施的做法,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使其他进口产品也面临类似的保护主义措施打击,这将危及美国服装和相关产品领域,而这将会导致国际贸易冲突,并威胁到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将逐步威胁美国的经济复苏。
凯温·伯克指出,过去的经验都证实,美国的保护主义举措通常会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性举动。声明最后呼吁美国政府克制使用特保条款,认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向国际贸易伙伴发出信号:美国仍对商业持开放态度。
《华尔街日报》日前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输美轮胎中大部分是低端产品,而美国的相关制裁措施将对本国部分消费者带来“最为沉重的打击”。文章认为,制裁将导致中国对美轮胎出口大幅减少,市场将会出现供应短缺,美国经销商将被迫从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寻找替代产品。文章引述相关零售商的话说,在未来60天内,美国低端轮胎产品将涨价20%至30%。
贸易冲突应可避免 尽管中美贸易冲突看似玄妙紧张,但考虑到中美整体利益,大规模的贸易冲突应该也必须避免。毕竟,轮胎案只涉及22亿美元,而中美两国贸易每年达到数千亿美元。孰重孰轻,双方都了然于胸。这从中美双方相对克制的态度和采取的举措就可看出。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接受采访时称,中美作为贸易大国,总会有一些贸易摩擦、贸易诉讼,“这其实和整体友好而合作的贸易关系并行不悖”。中国合作共赢,这是大局;但合作中也存在斗争,这是策略。
该研究所一位贸易专家也指出,中方采取的是“吓阻”战略,以此遏制美国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冲动。他说:“中国传递给美国的重要信息就是:美国在再启动类似特保措施时,必须三思而行,因为如果你再这么做,我们也将会报复。”
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史剑道认为,在当前敏感时刻,“中方需要冷静,美方则必须明确其贸易立场”。“中国之所以要冷静,是因为必须认识到,(处理不慎)情况将会变得更糟;美方则必须停止针对中国的制裁举措,必须清晰阐明美国(希望合作的)贸易政策。”他说。
中美贸易无疑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但从长远和全局角度看,双方目前的贸易摩擦应该不会全面恶化。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认为,他对此举引发中国不满并不感到意外,因中美两国拥有庞大的经济联系。但要局势不向最糟糕方向发展,美国就必须履行其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必须克制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动。(刘洪)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