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态势得到遏制,并出现更多积极企稳迹象,其中美国基本面数据出现见底信号,欧洲及日本也出现微弱的好转现象,而新兴经济体复苏迹象则更为明显。但是短期性风险和挑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各国政府缺乏超常规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并且没有有效跟进促进中期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的后续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球经济不排除反复的可能。
以下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可持续性和波折性并对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判断。
(一)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自主增长乏力 如何尽快恢复经济内生性,培育政府投资的接棒者,以减少未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振荡将是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但从目前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政策溢出效应已经逐步减退。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得到遏制得益于各国政府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松的货币投放。据测算,美国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对于经济刺激作用主要集中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将拉高GDP增长4个百分点,从第四季度开始的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从政府刺激的经济复苏转变成由私人需求和投资推动的可持续性增长迹象不明显。三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眼下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金融、消费和房地产”三大动力已经衰竭,实体经济和金融要经受较为漫长的休整期。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必须向实体经济复归,实现“再实体化、再实心化”,但短期看找到实体经济的新引擎难度很大,即使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转换的周期也很长,未必能立竿见影。
(二)全球金融系统初步稳定但风险因素依旧存在 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在接受财政不断注资后,自有资金情况有所改善。从伦敦银行间美元和欧元3个月拆借利率变化水平上看,美元隔夜拆借利率已从危机爆发时的高点4.00-4.10%跌至目前的0.24-0.22%,同时伦敦同业拆借利率-隔夜指数和信用违约掉期利差的日益缩小均表明“解冻”货币市场的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银行的惜贷氛围缓解,美联储直升机撒钱式的经济刺激计划,开始作用于实体经济,融资功能趋于恢复。
首先,银行坏账使全球银行系统恢复艰难。虽然在过去的20多个月内,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3%,占GDP的4.4%。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系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四个国家银行的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15.0%、2%、4.2%和2.8%,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
其次,美国金融领域前景不容乐观。一是金融机构逾期贷款还在增加,小金融机构破产还会出现。二是消费信贷急剧萎缩、违约率上升给消费复苏前景蒙上阴影,消费信贷复苏前景堪忧。一方面,美国7月份消费贷款余额连续第六个月下滑,美国7月份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0.4%,至2.472万亿美元,下降纪录创出历史最高水平。消费信贷的持续萎缩使消费很难延续过去4年对美国GDP增长2%的增长拉动;另一方面,美国信贷违约率创历史高点。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近日公布了全美拖欠情况调查。该调查显示,季度间的止赎率增幅已经达到1972年以来的最高点。在2008年第一季度与今年第一季度之间,首次抵押贷款的止赎增幅提高了36%,这对长期以来依靠家庭融资和不动产抵押贷款支撑消费的美国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三)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日渐严重,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主要原因:一是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计划还远没有完成。2008年9月前后,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挪威央行和以色列央行都采取了某种形式的量化宽松措施。此后至今,这些经济体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大都保持了强劲增长。目前,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四大经济体(G4)的M1增速达到12%,其中美国接近20%,欧元区约为8%,日本M1增速也进入了正区间。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计划还远远没有完成。美联储资产收购计划的总额为1.75万亿美元,目前大约完成了一半左右,英格兰银行的收购计划还有18%左右(230亿英镑)未完成。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于7月份买进600亿欧元的债券。二是货币政策对流动性易放难收。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这样的直接结果就导致过剩的流动性,而难以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
(四)财政政策捉襟见肘:发达国家政府透支未来可能深陷债务危机 IMF日前公布最新一期报告显示,全球各大发达国家日益增加的公共债务,可能削弱振兴经济计划的效益,妨碍复苏。目前,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以及20国集团中的澳洲和韩国,正面临债务居高不下的问题。预计美国本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创纪录的1.84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10-2019财年财政赤字总额将高达7.1万亿美元;英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910亿英磅,有可能在明年陷入史上最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其他欧盟成员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3%的水平,其中德国今年赤字可能会达GDP的4.4%,2010年达到6%,法国今年赤字将占到GDP的5.6%;日本出台的四项经济刺激计划,总支出规模达75万亿日元,已占GDP的5%左右,致使时隔7年再次陷入财政赤字。各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日益严重。
(五)去产能化制约全球工业生产能否持续强劲复苏 8月全球制造业明显显现复苏迹象,但是各国产能利用率还处于历史低位。美国2007年9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79.7%,而2009年7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68.5%的水平。在最近20年的历史上,美国两次产能利用率探底分别发生在1990年至1991年间和2001年至2002年间。在两次经济衰退周期中,产能利用率分别下跌至78.7%和73.5%。显然,仅从数据上看,目前的状况比当时还要糟糕得多;欧元区7月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0.5%,较2007年第二季度84.6%的水平下降了约14个百分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更趋严重。考虑到多数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迂回生产”环节较长,因此“去产能化”和“再产能化”的周期和调整幅度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六)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放缓全球复苏脚步 由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政府刺激政策以及美元的持续走软,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是必然趋势,而这一风险对经济的影响绝不能低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延缓经济增长、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压缩企业利润、增加生产成本以及削弱全球本已低迷的消费支出。以油价飙升为例,我们运用消费支出模型对油价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进行了推算。结果显示,消费价格每上涨1%,将使消费支出减少约0.5%。因此,如果明年1季度油价升至100美元/桶,那么消费支出的年增长率将减少约1.8个百分点。假设消费支出占GDP的70%,那么明年1季度GDP增长率将减少1.3个百分点。此外我们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模型得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率0.8个百分点;如果石油价格提高10%,推动CPI上涨0.25%、PPI上涨0.9%。
(七)发达国家失业率连创新高是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羁绊 发达国家目前的缓慢复苏是没有就业的经济复苏。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6月份的失业率飙升至9.5%,创下26年来的最高峰。预计美国失业率明年可能会攀升至10.5-12%左右。经季节调整后,欧元区7月份失业率从6月份的9.4%升至9.5%,创1999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继金融风暴引发公司大量裁员后,日本失业率于6月已升至6年来新高,达5.4%。根据该协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均值,今年年底时,日本失业率将达到5.56%,而明年将可能升至6%以上。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就业率是微观经济主体复苏的最基础指标,尤其是对于美国这样以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失业率节节攀升实际上意味着消费的下降,而消费需求的不足不仅制约了工业生产需求的复苏,也意味着传统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的潜在风险加剧。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尚无应对就业危机的良方。
(八)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可能出现仍将曲折 美国经济近三个月来已经出现积极的企稳迹象,深度衰退态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仍不能轻言乐观,特别是从三张资产负债表(美联储、联邦政府和美国个人资产负债表)来看,美国未来复苏仍艰难曲折。
其一,受损个人资产负债表需要较长时间修复,这将严重制约美国个人消费。美国总需求急速下跌。家庭总资产已经蒸发了大约12万亿美元。个人储蓄率已经从危机前近乎零的水平急剧上升至目前的6.9%,创下15年来新高。这将使得占美国GDP构成70%以上的消费部分,无法延续2004-2007年连续4年对美国GDP增长2%的贡献比例。2008年该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下降为0.16%。未来消费难以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其二,今年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b1]。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最后贷款人的身份。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急剧膨胀,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1217亿美元,不到两年时间增长了1.36倍。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迅速膨胀,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至5月底,基础货币投放量已经从9月份9050亿美元上升为1.7万亿美元。尽管近期美国的货币乘数还处于危机前的低位,但随着近期美国一系列先行指数的筑底反弹,人们对美国经济预期趋于乐观,货币乘数将逐步反弹,金融系统融资杠杆也将逐步放大,美国中长期通胀压力有所抬头。
其三,美国债务负担骤增将延缓复苏步伐。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为1.84万亿美元,这一数值是过去三年均值的6.4倍。2010财年仍将达1.258万亿美元,占GDP的8.5%。随着大规模救援计划的展开,美国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政府的净债务将由2008年的41%增至2010年的65%,美国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如果债务缺口不能有效弥补,美国有可能陷入“低增长—高负债”的格局。
综合以上判断,我们认为从经济周期调整的幅度和时间看,每次大级别的经济调整总是漫长的。尽管短期经济指标先行回暖,但在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严重、内生增长乏力、产需缺口扩大、通胀压力骤增等长期性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旧脆弱,2010年走势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