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72%,在公布再融资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后,
国元证券似乎正在重复
西南证券“昨日的故事”。尽管国元证券在借壳上市再融资的路上历尽坎坷,投资者依然选择了用脚投票。其再融资的过程已开始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收缩自营保高价融资
历时21个月的国元证券再融资方案的确称得上一波三折。
在下调两次募集资金规模后,2009年3月9日,国元证券公告,称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第二版本的非公开发行方案自动失效。
但显然,国元证券的融资欲望越挫越勇。
“今年肯定还要想办法往前走;下一步可能会采取其他的方式,已经在做准备了。”在非公开增发失败后,国元证券内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也正是在宣布第二套方案失效仅两周后,国元证券于3月24日公布年报的同时提出了公开增发方案。
这一次,国元证券再度下调再融资总金额。方案显示,国元证券将公开增发不超过5亿股A股,募集资金总额再次下调为不超过100亿元。
同时,募集资金用途并未改变。
公告显示,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承销准备金规模,增强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实力;优化经纪业务网络布局,提升渠道效率,拓展渠道功能,同时择机收购证券类相关资产;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增资国元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业务安全运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业务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创新类业务共七大类。
国元证券强调,目前公司净资本规模偏小,不利于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取得发展的先机。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排名,截至2008年,国元证券净资产为47.02亿元,在107家证券公司中排名18位,上市券商中不敌中信、海通、宏源,排名第四。
民族证券分析师宋健预测,如果增发成功,国元证券净资本总额超过130亿,位列券商前五位。
数据显示,进入2009年后,国元证券对高风险业务阵线上收缩明显,主要体现在自营业务上规模明显收缩。
据西南证券行业分析师王大力统计,截止到2009年6月末,国元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项资产合计8.25亿元,比年初大幅减少8.45亿元。
6月末权益类证券占其净资本比率为3.76%,固定收益类证券占其净资本比率为8.85%,而年初两项比率分别为0.83%与39.46%。
国元证券的努力在报表上效果明显,据其中报显示,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154.22%,大幅领先于其他上市券商。
融资额频繁变化受质疑
伴随着国元证券再融资进程的推进,其增发价也是屡屡“跳水”。而公司募集资金总额频繁变脸遭到业内专业人士的强烈质疑。
数据显示,从2007年底定向增发3—5亿股,每股32.18元,募集资金不超过180亿元,到最新公布的公开发行不超过5亿股,募集资金也缩减为不超过100亿元,国元证券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募集资金总额减少高达80亿元,占其原拟募集资金的44%。
而在募集资金总额发生剧烈变化的同时,其募集资金投向却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上述7大类。
“就是说同样的募集资金投向,180亿元可以投,100亿元也可以投,那是不是明天50亿也足够投呢?”一位对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颇有微词的投资者感叹。
“券商通过再融资扩大资本金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融资过程应规范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本报记者。尹中立所指的“不规范”正是类似国元证券在增发过程中频繁调整增发价的行为。
“我们真是搞不明白公司到底需要多少钱?”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的频繁变动显然让上述投资者开始怀疑其恶意圈钱的可能。
尹中立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上市公司再融资不仅仅会考虑自身需要,也会考虑市场的走势以及投资者承受能力,市场好的时候当然希望能多融点钱,但是这对市场和股民就显得有点不负责任了。”
不仅如此,券商再融资的动机同样被业内人士质疑。
“之前有券商借牛市之机获得大笔融资,但募集资金绝大部分并没有投入到公司营运中,而是用于投资之用;再比如,去年亏损的
太平洋也跟随其他上市券商一起抛出再融资计划,这值得反思。”上海一家券商的高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最近市场压力比较大,你们最好不要写,我们不能接受你采访,等过段时间再说吧”,记者就上述问题求证国元证券时,公司董秘万世清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