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已经发挥出强烈的吸金效应:除创业板企业尽享财富饕餮盛宴外,各路券商也重回“流金岁月”。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中小券商赚个盆满钵满的同时,大型券商则视创业板为鸡肋,显得兴趣索然——
随着创业板首批10家企业开始网上申购,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已经发挥出强烈的吸金效应。
除了作为“主角”的创业板企业享有高溢价财富的饕餮盛宴外,作为“配角”的各路券商也没闲着。
大小券商:志不同 创业板的启动不仅激励了中小企业发展,还让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中小券商尽情表现其投行业务能力。
据记者了解,在创业板主承销业务方面,
国金证券、
国元证券和平安证券各自主承销了两家创业板企业,并列为目前承销预备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最多的券商。而一些投行业务排名靠后的券商,如红塔证券、东吴证券、华龙证券、信达证券、东兴证券等,也出现在创业板拟上市公司主承销商名单中。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中小券商纷纷拔杆而起的时候,那些大型券商则显得兴趣索然。除
中信证券外,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中银国际在内的4家券商均缺席首批创业板保荐人名单,而恰恰正是这些大型券商占据了2008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的前5位。
对于如此巨大反差,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创业板的保荐商与主板相比不具有垄断性,且目标相对分散。企业选择他们并不意味着其质量有多好,而更侧重区域上的优越性。由于很多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这就给一些中小型券商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目前,创业板项目保荐费用一般占募集资金的3%—5%,平均每个项目的保荐费用大约1000万元,涵盖了主要保荐费和承销费。具体而言,保荐费上各家券商差别不大。
相比之下,中金公司仅凭承销
中国建筑上市,便赚取高达6.72亿元的承销保荐费用。所以说,对于中小型券商,参与创业板是久旱逢甘霖,而对大型券商而言,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了。
直投赚钱:有得等 与此同时,受益创业板的推出,历经两年探索的券商直投业务也将正式进入收获季节。
目前,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及
海通证券等15家券商已取得直投资格。其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还将通过直投分享创业板IPO的盛宴。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预计,按实际项目投资比例上限不超过净资本(2008年底)15%估算,这些券商可投入直投业务的资金最多可达233亿元。创业板成立后的直投业务将令券商长期受益,在乐观情况下,直投收入占比可达5%至10%。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乐观。
西南证券的分析师王大力告诉记者:“直投券商在获利的同时并非零风险,根据规定,直投必须在1年以后才能退出。”“直投项目能赚多少和能不能成功退出有一定关系。”蔡钧毅也如此表示。看来,想要分享盛宴还得懂得耐心等待。
造富神话:不可信 创业板的造富神话可能并没有那么神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投资创业板并不是一项长远计划。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创业板上市定会对大盘产生影响,至少前期会有影响,并且现在已经显示出来了,整个市场呈现出巨大压力。创业板在开盘前后虽能吸引一批资金,但后期很有可能跌爆市场。就算前期出现高开高走的局面,一段时间后还是难免高开低走。”
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券商投行机构来说,创业板确实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摇钱树”,这里不像主板市场,都是中金、中信的天下。同时,随着创业板开户人数递增,各证券公司都表示会采取延长营业时间等办法来积极应对。一位券商经纪人表示,“撇开现阶段获得的承销费用不说,开户数的增加也给这些券商带来高额利润,如果以后经营得好,获利还远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是,对中小型券商而言,创业板不单单是一棵“摇钱树”,更是一块有力的“跳板”。通过这块“跳板”,券商们不仅赢得了资金上的支持,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一些中小券商能在众多有力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券商业的“后起之秀”。(赵怡雯苏舟)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