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保险公司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的试点细则已完成意见征询,很可能于近期颁布。
“不过,这份细则的公布日期,应该会排在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投资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后,因为保险资金进行PE(私募股权)投资,还需要等待国家发改委颁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作铺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年初,中国平安即先行一步,成立平安创新资本公司;去年多家保险公司也在金融危机中暗中招揽PE投资人才。但一位已经与保险公司有接触的PE人士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投资PE,仍存在前期投入、回报不匹配,投资方式两难,中途无法套现退出等顾虑。
中小保险公司或被挡“门外”
前述知情人士说,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试点细则至少进行长达3个月的意见征询,并先后多次召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
“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对保险资金PE投资设定相当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偿付能力、公司利润及保费增长等。”他透露,这些关键指标的严格程度,比投资股票及基建项目要求更甚。
以偿付能力为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以上的,可正常开展股票投资。“保险资金投资PE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更高。毕竟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资金沉淀期更长,经营风险更大。”一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人士说,对偿付能力的动态监测,也给保险公司PE投资的准入门槛带来变数。他预计,首批试点会选择大中型保险公司。
对公司利润的考核,更可能直接将中小保险公司挡在门外。“通常一家寿险公司要经营6-8年才盈利,如有硬性的年度利润要求,一些规模不大、经营时间不长的保险公司基本难以进入首批试点。”一位中小型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说。
再者,保险资金投资PE业务,需充分评估保险产品存续期限能否与投资PE的期限匹配,否则容易形成资产错配,增加自身拆借资金支付客户保险金的额外成本。这一点上,大中型保险公司亦更有优势。
实际上,制约中小型保险公司投身PE的最大阻力,还是投资规模。前述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人士透露,试点初期,将只允许保险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投资,而不允许动用保险产品账户资金。
前述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士透露,首批试点保险公司在PE业务的投资比例,将低于寿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的6%上限,单个项目比重上限将更低,“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即使能参与PE投资,可能也得把资金委托给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三个顾虑
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万亿元,若以5%的PE投资上限计,将有最多1700亿元注入PE市场。
在海外金融市场,保险资金作为LP(有限合伙人)投资PE已司空见惯。欧洲创业投资协会对欧洲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来源结构的分析显示,商业保险公司约占12%,仅次于银行系资金(24%)与养老基金(22%)。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PE能轻松拿到资金。一位已经与保险公司有接触的PE人士透露,目前保险公司投身PE业务,仍存在不少顾虑。
首先,由于PE基金成立的前3-5年属于投入期,一般不予分红,保险公司如何计算此段时间的投资收益与现金回报,双方需深入协调。
其次是保险公司选择投资的方式。有限合伙制PE则属于非法人机构,巨额保险资金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而选择公司制PE,也可能出现投资公司利润缴税、LP投资所得税的双重缴税问题。“比较可行的合作手法,是保险公司作为LP投资PE基金时,同时也持基金管理公司股份,以监管保险资金的使用,并有决策否决权。”上述PE人士说。
再者是中途退出问题。PE基金存续期基本高达10年,如果保险公司中途需要资金而套现PE份额,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渠道。“海外发达国家则已形成专业的PE份额二级市场,去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部分保险公司就将部分PE份额通过这一渠道套现。”上述PE人士续称。
“短时间内,保险公司招募足够PE专业人才有难度。不排除保险公司把部分资金交给PE基金管理。”上述PE人士说。
国内保险公司选择PE时,倾向看重投资成功案例数和市场知名度。但在海外成熟金融市场,保险公司选择PE,不仅要关注IRR(内部收益率)及CASH RETURN(现金回报率)等长期表现,还重视团队稳定性及投资思路是否和自身资产配置相吻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