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渤海物流 黄茂如再下一城
胡晓玲 张荣旺
9月30日,茂业国际(00848 .HK)和渤海物流(000889.SZ)同时公告,茂业国际全资子公司“中兆投资”继续增持渤海物流至总股本的20%。
这是茂业系董事长黄茂如从2008年年底开始,同时对深国商(000056.SZ)、商业城(600306.SH)和渤海物流三家上市公司举牌以来,首次如愿。
不过故事远未就此结束。尽管在前两家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中,黄茂如遭遇劲敌,最终位居于次,但他至今没有退出,似乎还在等待什么。另一方面,其对二三线城市实体店的收购还在持续进行。
微妙的停顿
茂业国际的公告称,在2009年9月5日至9月29日期间,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购入1693万股渤海物流A股,交易总成本约为1.16亿元。截至2009年9月29日,共持有渤海物流A股6774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20%。
茂业国际对渤海物流的收购始于2008年8月。在其后的两个月内,茂业国际以2.8元至3.4元的价格,收购了渤海物流6.68%股权。随后在2008年12月11日至30日,又以3.94元到4.38元的价格收购渤海物流3.3%股权。
在同一时期,茂业国际还发起了对深国商和商业城的收购。但是进入2009年四五月,深国商和商业城,先后爆出有强劲对手争夺,茂业收购不利的消息。似乎连遭打击,一度因同时举牌三家上市公司而大出风头的茂业国际开始沉寂。
直到2009年8月25日,茂业再次发起了对渤海物流的进攻。
9月18日,渤海物流公告,收到茂业国际全资子公司“中兆投资”的传真,中兆投资已累计持有渤海物流达15.26%。这个数字距离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公司的持股比例15.27%仅差了0.01%。
浙商证券分析师程艳华发布的报告指出:相比另两家上市公司,茂业系在增持渤海物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小,而茂业系也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表现更为谨慎。
四天后的9月22日,渤海物流宣布收购量达到15.28%,再次以0.01%的差距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更使人联想,四天内是否发生过什么?“9月18日出现的这个停顿确实非常微妙。”程艳华说。
当天,在大盘重挫60余点的走势下,渤海物流开盘即牢牢封在了涨停。此前茂业系收购成商集团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令市场对渤海物流未来的盈利改善也产生了预期。
对于渤海物流是否和茂业系进行了商谈,以及是否会针对业绩改善的马上推出改革,渤海物流董秘焦海青没有给出任何表态。不过,茂业系在渤海物流的公告中承诺,将在24个月内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黄茂如布局
或许这一次,黄茂如并不急于改革渤海物流。因为他的目标并不仅限于一家上市公司,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棋局。
“渤海物流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太好。”程艳华说。2009年中期财报显示,渤海物流实现营业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1.33%;但是净利润却为-709万元,同比下降554.33%。“茂业国际看中渤海物流,很显然有其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举牌商业城和渤海物流前,茂业国际分别在这两家上市公司所处的城市进行过实体店的收购。
2007年,茂业系投资30亿元建起沈阳商业城,其名称甚至也和上市公司一样。2008年8月,茂业国际又投入2.9亿元在秦皇岛开设了茂业金都店。
在成为渤海物流的第一大股东后,茂业国际在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承认,和渤海物流构成了同业竞争。但如果从茂业系的一系列动作上看,这种同业竞争就像是“刻意制造”。
“渤海物流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商业地产都位于核心商圈,此外秦皇岛是环渤海湾区域中消费能力增长潜力较高的。”程艳华说。买下渤海物流,就意味着将当地最大的竞争对手归于麾下。无论是取经也好,消灭竞争对手未来借壳上市也罢,或者只是为了攻城略地,这都无疑是招好棋。
“很明显的战略投资。”程艳华认为,这是茂业系开拓沈阳和秦皇岛市场的一种布局。“可以通过秦皇岛带动在北方其他城市业务的拓展。”
国联证券行业分析师朱乐婷认为,消费零售行业下半年有转暖的迹象,上半年纷起的收购带来了不少题材上的亮点,但收购后的业绩走向尚难给出定论。
不过,很明显的是,茂业系对深国商和商业城的战略还远未达成,对三家公司出手的方式和时间上的高度一致,互相印证着三家公司的未来。
目前,茂业系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19家店面,其中华南5家、西南11家、华东1家、华北2家,这些物业86.6%为公司自有或者向控股股东集团公司租赁。公司提出的发展愿景是:通过在黄金地段买地盖楼开店、收购兼并、租赁开店等方式,成为中国最具领导地位的百货业龙头企业。
9月24日茂业国际又公告,斥资2.77亿元收购了泰州第一百货93.7%的股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