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上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早在二十国集团(G20)上月在匹兹堡举行第三次金融峰会前,英国《金融时报》便率先“发难”,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需由人民币做起。此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工业国家7国财长会议等,都纷纷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来自美国的压力正在酝酿之中,继美国一些行业组织鼓动奥巴马政府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之后,美国财政部半年一次的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评估报告也将在15日提交国会。美国国会和奥巴马政府会采取何种措施呢?
许多国家正在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被认为是对人民币施压的工具。以近两个月为例,美国针对中国的油井管案、轮胎特保案的硝烟还未散去,钢铁行业又起纷争。近日欧盟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而美国商务部也跟着宣布,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烽烟四起的外贸形势,的确为中国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自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期,基本上在6.8920~6.8061之间波动,虽然人民币名义上是跟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实质上是再次盯住美元。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75,13日则继续升至6.8270,达到5个月来的新高。这些变化加大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在笔者看来,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再度施压,都是经济复苏给闹的。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制度虽仍与美元挂钩,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太大,大家都指望经济仍然健康、金融资产质量仍好的中国,成为带领全球复苏的重要力量。
此外,当全球经济衰退几乎冻结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在全球贸易大幅滑坡、各国需求大幅萎缩时,国际贸易对于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大为降低。那时候对人民币施压是徒然的。而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创伤开始愈合,各国也开始有精力对贸易和汇率问题指手画脚了。由于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快,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国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上。
那么,人民币汇率政策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形势?中国是应该继续“挺”下去,还是在压力之下进行调整?如果挺下去,应该坚持到何时?这对于中国决策者来说,都是极为现实的问题。笔者估计,在奥巴马总统11月的访华之行中,很可能提升汇率问题的优先级,与中国进行洽商。
在笔者看来,全球经济复苏如此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应该坚持一个原则——“以我为主,国内为大”。在当前情况下,汇率政策已经不是一个金融政策的问题了,而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家利益博弈。不错,中国受到的金融冲击是比欧美国家要小一些,但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也比许多国家要大一些。中国领导人应多在国际场合强调,在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确定时,中国经济的任何一次反复“着凉”,都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重感冒”。这是全球化的另一种诠释。
虽然笔者一向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应该放开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多地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价格,从而调整过去对人民币资产的扭曲定价,但在目前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中国仍应坚持对人民币汇率的既定政策,至少要挺到明年全球经济春暖花开之时。
(作者系安邦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 (来源:第一财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