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第七届《财经》年会——2010:预测与战略 > 第七届《财经》年会独家解读

蒋定之:全球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都在强化政府作用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12月18日16:44

    搜狐财经讯 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对全球复苏及新一轮增长翘首以盼。12月18日,《财经》年会——“后危机时代的变局”在北京召开,深入探讨“后危机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现场报道:

  中国银行

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蒋定之: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两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受人民银行主席的委托来参加这个论坛。

  第一个问题,资本市场与银行业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或者我们讲后危机时代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的趋势。

  就这两个问题我发表一下看法。

  回顾近百年来的经济史,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就是,资本市场在上世纪的壮大推动全球经济金融取得了人们无法预期、无法想像的大发展和大变革,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重要引擎资本市场极大的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在我看来,这种推动作用至少可以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表述: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摄影:唐怡民)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摄影:唐怡民)

  第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构筑资本基础。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进行众多的公众投资者,商业银行能够突破自身利润留成的限制,进入更加广阔的资本舞台,来筹集资金,不断的扩大资本实力,并以此支撑更大规模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第二方面,推动商业银行拓宽收益渠道。资本市场的发展催生了金融创新,带动了众多企业上市、并购和重组。商业银行通过许多衍生金融产品的开发、交易,以及为企业提供重组咨询等业务,丰富了投资组合,拓宽了业务范围,实现了收益结构的多元化。

  第三方面,推动商业银行实行兼并重组。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制度功效,就是实现资本的可转让性,资本市场的存在是众多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兼并收购变得相对容易,并购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强化能够推动我们银行业的优胜劣汰。

  第四方面,接受商业银行市场的约束。上市银行并且接受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使我们广大公共投资者能够获得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风险管控重大事项等关键信息,并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行使投资者的股东权益,从而为上市银行提供一种持续的、有效的公众的市场的监督。历史的步伐走到今天,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我们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三步曲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就是资本市场推动了我们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有力的佐证,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也同样有力的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有14家商业银行成功上市,银行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确实有了大幅增强。

  从国际上来看,这场二战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波及链条最长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所遭受的慎重代价,从另一个角度向人们昭示了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之间一种唇齿相依关系的双重性。可以说,要更好的探索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就很有必要对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发展作出一些思考和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下面我想就第二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后危机时代全球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趋势来谈一些我个人的认识,向各位各位求教。

  我做这样一个基本的评判,有五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资本约束将更加注重。金融机构普遍使用财富杠杆比例,过度投机,大量的介入复杂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这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危机的教训将促使商业银行改变以往的过度投机行为,更加注重资本的约束,更加重视资本对资产扩张的约束功能,不断夯实资本基础,提高资本约束的普遍性。更加重视提升资本的质量,将资本构成中不断提高以普通股和利润留成为内容的核心资本的占比,降低对辅助资本的依赖,也更加注重克服新一轮资本框架中的顺周期因素,在经济上行周期累计期以供提供审视需要。缓解经济交替对银行资本实力造成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对资本约束的重视和强化,将使得资本筹集和资本规划在我们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稳健发展的资本市场。

  第二,金融创新将更多的回归经济基本面。危机之前的美国金融市场我们都知道确实是充斥着大量的资产出售和风险转让为目的,依靠复杂金融工程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各种形式的分割打包、分拆和证券化处理的所谓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从这些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既助长了市场主体的短期投机行为,又使我们广大投资者难以评估这样一种衍生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无益于空中楼阁,一旦金融市场当中出现风吹草动,投资者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乃至于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一个趋势将更加注重金融创新的实体经济基础,金融创新不仅应来源于实体经济,立足于满足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需求,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切实将推动货币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和实体经济的增长作为我们创新的终极目标。

  第三,更加关注信息的透明度。本轮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金融产品在衍生过程中虽然风险被分散转移到了资本市场,但投资机构并没有把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同时真实准确的传递给我们广大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正是由于信息披露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管控的阶段重要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市场约束与资本监管要求等被列为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即使充分真实得奖公司治理、风险管控、金融产品特征等信息进行公开的披露,有效的信息披露将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透明度,强化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和市场约束,为商业银行创造出包括广大存款人和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千万个中观者,为商业银行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持续的外在的压力和监督。

  第四,各方将更加重视政府的作用。这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金融监管理念出现的偏差和弊端,这样一种偏差与弊端我以为就是过度相信市场,过度依赖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忽视资本逐利带来的风险。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主导最好的监管就是最少的监管的理念,这种自由放任式的监管模式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事实表明,危机发生前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有序运作的重要基石,危机发生以后,政府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采取大规模干预措施,是出口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首要条件。政府在金融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尤其是位置处置中发挥的作用是主导型的。事实上,危机以后各国纷纷掀起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浪潮都无一例外的将强化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我这里要说一句话,政府的作为只能是对市场功能的补充、完善和支持,不能因危机而改变和动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不能忽视市场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两方面我认为都要讲到。

  第五,国际金融监管标准趋于强化和一致。在监管范围方面,将包括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都纳入监管体系,在公允价值运用、资产减值等方面通过监管将进一步完善,在薪酬管理方面,金融从业人员道德操守将被强化,高管薪酬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减少金融系统顺周期性方面,国际监管行为将更趋一致。在构建有效跨国银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以及跨国银行危机协调机制方面,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的行动将更为积极。努力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标准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以防止资本的跨国套利,对从事相似业务的机构实施相对公平的监管标准,尤其是对财务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监管上切实改变以前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和模式相差悬殊的做法,来防止资本的跨业务套利。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银行业发展,我认为我们要善于研判、适应趋势、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推动我国银行业向着更加理性的、科学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我们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7224.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