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交易市场可以遍布全国,容量很大,门槛较低,场外交易市场可以大量地容纳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降低退出门槛,为前者提供快速退出通道。
本报讯虽然创
造了超过6成的国民收入,但是融资难的紧箍咒却一直套在中小企业的头上。昨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针对上述问题专门准备了一份关于大力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该提案建议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后,必须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并构建以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基础的国内统一场外交易市场。
贺强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单一的融资模式,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因为追逐利润,而厌恶风险,在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誉程度不高情况下,必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此外,他认为,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容量有限,门槛较高,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发行上市融资的。因此,场内交易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为此,他提出,必须彻底变革单一的融资模式,政策上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必须要大力发展场外的证券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可以遍布全国,容量很大,门槛较低,场外交易市场可以大量地容纳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降低退出门槛,为前者提供快速退出通道。
那么,这与1998年建立的场外交易市场有什么区别?贺强认为,现存的条件和规模与以过去都不一样,前者是各地不一、市场不统一,此次则应该吸取经验建立全国的统一市场,将市场设在北京,也能降低监管成本,加上目前各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监管方面积累更为成熟,已经完全具备重新建立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
至于市场细则,他提出,在原有的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市场基础上拓展慢慢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打破区域,容纳各地的国内公司进入。
中小企业入市条件则要仔细研究。他认为,既要比场内低,也要符合监管风控要求,慢慢做大,并让其与场内市场进行对接。场内如果不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退市转到场外交易,给投资者变现的机会;反之,场外市场成熟的好的企业,也可以转向场内交易,甚至可以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进入场外市场锻炼。
就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贺强认为,机构方必须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为主体。他指出,做空机制提出改变了博弈格局,以往现货市场是机构与散户的博弈,股指期货上则变成机构之间的博弈,对市场暴涨暴跌有抑制作用,在此情况下,多空双方的对弈,对市场有抹平的作用。
不过,他也提到,刚推出时为了积累经验,市场规模适宜比较小、门槛较高、监管较严,所以真正对市场的影响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在此之上,要建立成熟的投资者自我制约的机制。就证监会还在研究对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监管细则,他认为,目前股指期货和现货没有完全对接,不能完全双向,建议股票交易应该变T+1为T+0,而相应的条件是成熟的。
至于目前市场比较关心的国际板何时推出问题,他认为只要政策允许随时都能推,关键是考虑香港会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推出时应该规模小点,上交所和港交所要相互合作。在他看来,国际板并不是简单的红筹股回归,更需要把国际的百年老店、盈利水平高的企业拉到中国挂牌上市,同时把B股市场进一步规范,挂到国际板,这样既有中国的又有国外的,境内外投资者都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