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就福祉指数进行调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昨日表示,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调研全新的政府评价体系——福祉指数,这也是“十二五”规划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吴晓灵介绍,目前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评价体系,是基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过分追求GDP发展,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有必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政府评价指标体系。
据她透露,目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已经建立了项目研究专家团队。成员来自环保部、统计局、国家质监局、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项目研究团队已经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福祉指数,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共四个方面。其中涵盖收入与消费、收入分配、健康状况、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政府廉洁、司法公正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44项指标,里面有15项主观指标。“这一设置是为了能够对客观情况和主观情况都有所反映。”吴晓灵说。
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对该课题的规划,下一步计划确定福祉指数各指标的权重;以省级数据进行福祉指数的试编;从省级的福祉指数编制扩展到市级的编制,使其成为衡量各个地区发展的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学指标体系。
“把这样一个还没有成熟的政策调研课题公布出来,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吴晓灵谈道,但是我们不怕争议,就是希望能够听听各方的意见,形成一个共识,最后形成这个全新的指标体系来正确评价和考核政府工作,这与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相比,是个进步。
根据以往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多个政策调研课题被相关部委采纳的经验,福祉指数项目研究一旦成熟,有望被纳入“十二五”规划,成为一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而项目研究团队也在致力于推动这一指数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将此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