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 |
对于湖北来说,2009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两型”社会进入获批后的第二年,武汉获批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而东湖开发区则成为继中关村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
正式拉开宏图。“北方有北京中关村、南方有武汉东湖,这形成了武汉乃至湖北的区位优势。”在全国人大湖北省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会上,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湖北将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从“两型”社会到国家示范区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是“调结构”,去年武汉获批成为全国高技术产业基地,东湖高新区则成为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否意味着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在结构调整上要率为人先?
李宪生:在取得保增长的重要成果之后,我们国家进入了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进一步更有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8个任务,其核心都是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内容,这也是贯穿于我们湖北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
对于我们来说,要找准结构调整的立足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湖北的经济结构偏重,调结构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我们从去年率先出台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
在相关产业战略上,我们强调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抓住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落地优势,选择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市场空间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我们也建议国家加紧制定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明晰战略重点,避免一哄而起、重复投资,重点放在重点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示范区,避免增加投入的成本。
《21世纪》: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和中关村同等地位的全国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宪生:中央继中关村后批准武汉的东湖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二家,目前我从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是,中央暂无批准第三家的打算。
北方有中关村、南边有东湖,这形成了武汉的区位优势。这个区位优势的形成首先是有赖于东湖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科技实力、人才资源、政策环境等。这次国务院批准下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目前,国务院也明确要成立一个部际协调机制,科技部前不久也和省委省政府一起在武汉召开会议,省里和市里都拿出了一些具体政策,省部的各种政策含金量非常高,而有关部委还将会在自主创新上加强政策倾斜。相信在国务院的关心下、在湖北自身的努力下,自主示范区一定会发挥它的新兴产业带动作用。
《21世纪》:两型社会的建设获批已近两年了,这两年中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两型社会的建设进展有无影响?
李宪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省委提出“应急”和“谋远”相结合,即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本身就要通过改革。对于湖北来说,改革不就是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不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吗?所以作为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先行先试
《21世纪》: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城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你觉得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怎么解决短期城市用地需求和长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李宪生:湖北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对外依存度低,外需对增长的作用有限,短期无法改观,更应扩大内需。在国家政策可能逐步淡出的背景下,最关键要找到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扩大消费的结合点。城镇化是关键,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城镇化反过来又能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带来新的需求,所以湖北应按照“两圈一带”的总体区域战略部署,解决好农民变市民过程中的土地、社保、就业等问题,保持旺盛的需求。
城镇化不能简单理解为城市扩张,城镇化是形成一个现代城市体系,来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来实行合理的布局。所以首先要建立在两规的基础上,即总体规划、土地规划。城镇化不能先期过热,应该有序地进行发展、把事情想透了再发展。
《21世纪》:在城镇化过程中,综改区在土地和财税这些政策敏感地带如何先行先试?
李宪生:这个没有现成的模式,土地、环保和财税,都是关系到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还有赖于在实践中摸索。现在我们看准的事情,就争取往前迈一步,看不准的事情,就尽力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样边实践边探索,不断推动改革深化。
《21世纪》:你从03年两会上就提出“武汉在哪里”,现在过去7年了,你对武汉现在的区域战略地位满意吗?
李宪生: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最高的定位,就是战略试点,如果这还不满意的话,那怎样才能满意?在温总理这次的政府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中央在区域战略上是追求协调发展,这是中央对中部地区区域发展的总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