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回应预算监督不力 预算委主任高强称去年底突击花2万亿是误解,很多钱结转下年使用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的集体采访。图为工作人员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指引座椅。新华社图 综合新华社电在全国两会上,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围绕着这本国家“大账”,在3月10日的全国人大新闻采访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详细解答了公众关心的几大焦点问题。
高强表示,今年审查报告提出,预算经人大批准后,要在15日内向社会公布,使社会民众及时了解国家预算的安排情况,加强社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对于去年很多媒体报道12月突击花钱2万亿元的问题,高强回应道:“是误解。实际上很多钱要结转下年使用。”
突击花2万亿是误解
“去年,很多媒体报道12月突击花钱2万亿元的问题,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表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去年预算支出增加较多,而支出进度较慢,按人大批准的预算比较,到11月底全国财政还有2万亿元没有花出去。大家以为要在12月份突击花出去。实际上很多钱要结转下年使用。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说明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增强,加强与民众沟通是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强说,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财政支出进度太慢,有不少预算安排的资金当年不能发挥效益,存在国库里。这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在今年的审查结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项转移支付支出和代编预算要在6月30日以前下达完毕,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对于推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促进各项建设事业发展,都将发挥很大作用。
预算获批15日内公布
对于今年人大的预算审查报告有哪些创新,又提出了什么“硬措施”,高强表示,今年的预算审查报告不仅对上年预算执行和当年安排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人代会批准预算提出建议,还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审查报告作为人大决议的一部分,经大会批准,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今年审查报告提出,预算经人大批准后,要在15日内向社会公布,使社会民众及时了解国家预算的安排情况,加强社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国家预算是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是应有之义。过去对此重视不够。
去年广州市财政局公布市级部分政府部门的预算,一时间好评如潮。其实,经人大批准的预算向社会公开,本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是说明预算公开工作还远没到位,二是说明社会民众对预算关心的程度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切实研究解决。
“三公”支出难公开?
“为什么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呢?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在解答包括“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等预算信息未能公开的问题时,高强这样表示。
在预算信息公开这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探索。2009年,广州市在网上公开了114个政府部门的2009年部门预算。
“其实我觉得没什么,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政府早就应该做到这点。”高强说,即便是广州市公开了部门预算,实际上还有很多大家想了解到的情况了解不到。
“为什么这么说?这不仅取决于政府部门有一个公开的意识,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具备公开的条件。”高强进一步解释说,现在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中的“购置费支出”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统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我也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今年即便公开了,也达不到大家要求的那么细。”高强在回应中也表明了有关部门的努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审查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在明年向人大报告预算时,要报告政府的基本建设情况和政府行政开支情况。正在修改的预算法中,我们也明确地提出预算公开的要求,即政府编制的预算、调整预算、决算、部门预算,经过批准后,都要向社会公开。”
预算监督有四大改进
1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还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了主题为“人大立法、监督工作”的集体采访。
记者专门就预算监督提问高强:这些年地方人大在监督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力度比较大,但也有人批评全国人大在预算监督方面力度不够,今年全国人大在预算监督方面是不是会有一些加强力度的做法?在监督的方式上如何避免不过多地参与非常具体、细节的工作,又能有监督的效果?
高强回答说,在预算监督方面做了很多改进:
一是建立了每月预算执行分析制度。
二是督促国务院有关部门逐项落实人大预算决议中提出的一些要求。
三是吴邦国委员长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在8月份专门审议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这改变了往年审查上年决算时一并审查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做法,可以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四是在每年的预算报告中,要专门向大会报告预算决议的落实情况。
聚焦教改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昨天下午举行第二次集体采访,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培养钱学森式人才
应从小保护学生好奇心
[记者]:请问柯委员,你说到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受益,中国教育发展这么多年,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比如钱学森式的人才?
[柯杨]:首先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应该关注的,从我们小学的教育就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一定光教书本知识,应该让学生产生问题,启发式地教学,而我们的教育里其实这方面需要改革,这次发展规划也提到这一点,在教育理念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在提供宽松的环境上都应该下工夫。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
大学“去行政化”
不会损害教师的尊严
[记者]:如何在教育里面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认识什么叫尊严?大学“去行政化”会不会损害高校和教授的尊严?
[刘焱]:在自尊和自爱、尊重孩子的教育氛围当中,才能培养孩子尊重自己和学会尊重别人。
至于高校“去行政化”会不会损害教师的尊严,我想恰恰是否定的,大学“去行政化”应当是能够提升教授在大学工作当中的地位,肯定学术权力的尊严。
[钟秉林]:教师不会觉得尊严受损害,大学校长也不会觉得受到损害,因为本来就没有官员的感觉。
今年毕业生逾630万
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
[记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钟秉林]:我个人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今年暑假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30万,再加上历年还有一些积压没有就业的学生,我估计总数在700多万的样子,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国家经济的发展应该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第二,学校做好学校自己的事情。学校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学生培养好,第二件事情,就是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应把学前一年教育
纳入到义务教育系统
[记者]:现在经常提到天价幼儿园,请问对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有什么样看法?
[刘焱]:我自己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提案,就是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里讲的学前一年是5-6岁。很多孩子上学以后,入小学以前没有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所以导致学业失败,这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我并不主张把整个学前三年都纳入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实际上还有一个强制和责任的问题,不光是免费,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家庭、家长都还有自由的选择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