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此次油价及时下调,无疑会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石油号称现代经济社会的“血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快速迈向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石油的重要性更是
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油价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历了从去年9月以来连续三次提高价格,国家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降低国内成品油油价,汽油每吨降低230元,柴油每吨降低22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190元和6460元。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的解释,此次油价下调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及时、足额”地降低了成品油价格。
先来看看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今年5月初以来,受欧洲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一路下跌,跌破了80美元/桶的价位,并在盘中一度跌破70美元/桶。到5月底,油价下调的窗口终于出现。按照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可以说,此次下调油价是对国际油价下跌的一种反应。
从时间点来说,此次调价还算是比较及时的。但对于是否“足额”,市场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国家发改委曾多次表示,国内油价要尽快与国际油价接轨,就在不久前还表示目前与国际油价接轨仍有每桶7美元的差距,不过此次采取的行动不是提价而是降价,这样做的结果岂不是进一步拉大了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吗?此外,从2009年以来油价一共经历了六升三降,其中提价的次数和幅度远远大于降价的次数和幅度。也许,采取这种曲线涨价的办法,一方面能够不断缩小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安抚国内消费者的作用。
其实,此次油价下调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那就是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导致通胀预期的因素有多种,首先是输入型通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性也逐渐加深。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中国钢铁工业产能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其中2009年进口6.3亿吨,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达26.4%,为全球大的铜消费国和铜精矿进口国,而我国铜矿石的依存度已经仅次于铁矿石,2/3铜精矿要依赖进口。由此可见,中国不少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统计数据表明,今年4月份全球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能源的经济价格上涨了46.2%,金属和矿石上涨42.2%,铜上涨57.1%,铝上涨36.9%。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
石油等大宗商品作为基础性产品,其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其他产品价格的攀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的PPI指数逐步上升,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4%。1到4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5.6%,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PPI又是CPI的先行指数,PPI的不断上升必然对CPI的上涨形成很强的推力,事实上,今年4月份我国的CPI已经攀升到2.8%,创年内新高,也是18个月以来最高月涨幅,环比也上涨0.2%。
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石油价格的变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美国学者哈密尔顿的研究表明,二战以来美国经济饱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困扰。而1973年的石油危机、1978年至1980年的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90年的波斯湾战争,都曾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另两位学者默克和奥尔森则认为,1967年至1992年间石油价格的上涨引起了7个OECD国家经济增长的下降。对中国的研究同样表明,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实际GDP的下降,而且会引起消费价格的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次国家发改委从大局出发,暂时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搁置,及时地将油价进行了下调,无疑会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顺便应该提醒的是,国有垄断企业更应该在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消除由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的通胀预期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甚至牺牲。毕竟,这既是以中石油等为代表的国有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也是一个荣登世界500强榜首、年利润超千亿的企业回馈社会的应有之举。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