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月内,央行高层就汇改七次表态。7月15日起,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连续5次发表署名文章,其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胡晓炼还就汇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为汇改正本清源。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央行正在增强汇率制度公开性,也体现汇率政策改革的图景。高层表态表明,汇改路径已经清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也已渐行渐近。
帮助市场理解汇改 这些密集发布的谈话主题包括:浮动汇率制是中国基本国策;汇改最终目标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汇率政策配合国际收支平衡;灵活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生产要素价格与汇率调整配合有助于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等。
“央行高层频繁发文是缓解国内压力,帮助市场充分理解汇改,稳定市场预期。”一位外汇局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央行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此,有人士认为,增强汇率弹性,将损害出口行业,导致失业增加,也可能存在“热钱”流入的风险。
“人民币在5%—10%的范围内波动是正常范围,但现在很多企业表示人民币升值1%—3%都要大面积亏损。要是这样的话,汇率浮动机制就无从谈起。”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称。
实际上,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增强,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降低。截至8月3日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收于6.7734,较昨日上升8个基点,为连续第7个交易日上涨。不过以中间价计,自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涨幅仅有0.78%。
粗略统计,汇改重启的一个半月中,有三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三周下跌,但实际上0.78%的涨幅主要是在汇改后前两周累积,整个7月累计涨幅仅为0.1%。
分析人士指出,从短期看,目前汇改的路径是稳健升值,逐步让市场引导汇率,而不是快速的汇率升值。而从长期来看,我国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披露,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是“篮子”的4种主要币种,新加坡元、英镑、马元、卢布,澳元、泰铢、加元是“篮子”的7种次要币种。但一篮子货币的模式缺少实在的模式透明度、权重有效性以及框架执行度。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认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必须解决两个技术性问题,一是货币篮子里的货币种类;二是人民币对篮子里每一种货币汇率的权重。现实的问题是建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目前BIS和IMF等都公布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但是我国央行必须公布自己的有效汇率指数,篮子货币的选择、汇率权重的选择等都应由央行自己确定。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