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基金行业扩容 “挖角”战升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0月11日11:31
  随着浙商基金前不久正式获批成立,中国的公募基金界扩容至62家。毫无疑问,新基金公司的成立将为公募基金界注入新鲜血液,但人才争夺战也正在悄然升级。

  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一个新的公司至少需要50人,而且这50个人都需要有经验。”沪上某公募基金高管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公司的领军人物总经理等核心人员的聘请,以及部分边缘业务人员。”

  的确,在基金管理公司中,即使刚开始之时发行基金数量较少,投研、销售、营销、合规、后台等每一个部门都需要数十人不等,尤其是投研团队对人员的要求更高,人数更多。“新公司麻雀虽小,但五脏必须俱全。”沪上某公募高管表示,“现在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公司什么部门都需要做到最好才有可能吸引投资者。”

  而实际上,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基本上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核心人员都需要60~70人左右,外加一些相关辅助工作的员工,基本上很快就会达到100人左右的规模。按此计算,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就需要近200人的员工配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浙商基金之后,还有正在筹备排队待批的富安达、平安大华、中英基金等公司。毫无疑问,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公募基金界的人才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升级。

  挖角成首选

  近几年,由于中国公募基金业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相对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募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基金业人才的流动也已经不再是新闻,基金业大佬纷纷弃公投私,基金经理变更的消息更像家常便饭,随时可见。那么这些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又从何处求才呢?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纽银梅隆西部证券基金还是浙商基金均选择了从前辈处挖人的方法。仅以最新成立的浙商基金为例,公司总经理周一烽,于2008年10月加入浙商基金。资料显示,周一烽原来的职务是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新基金公司成立时,肯定都是首选从同行中挖角,尤其是核心的领军人物。”沪上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因为领军人物必须是有经验的,而且在业界有一定口碑的最好,因为新公司在当下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公募界要想生存,没有一面像样的旗帜会很艰难。”

  显然这些新基金公司“招兵买马”的动作非常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薪在基金业内进行“挖角”外,部分筹建中的基金公司还从保险、银行、汽车以及一些快速消费品公司引进人才。

  但是,挖角显然不能最终解决人才的紧缺问题。纽银梅隆西部证券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挖角”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地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更关键的还是需要从公司内部培养,通过“挖角”过来的优秀人才进行传帮带,实现内生性增长。

  作者:程亮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