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价格管制改变了什么?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崔永
2010年11月25日03:02
  物价

  全方位调控

  本周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第三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论述保持物价稳定。昨日,国家发改委“三论”文章称,一些游资使用不正当手段操纵物价,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在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大盘先是毫不理会房地产新政、 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严厉紧缩政策,火急火燎地上攻。之后又在11月12日峰回路转,许多投资者在手忙脚乱地“空翻多”仅仅20天之后又迫不及待地“多翻空”了,一时间各种足以致大盘于死命的谣言满天飞。事后来看,各种传言几乎都是假象和欺骗,惟有价格管制是真实的。

  很显然,当前各种农产品和大宗商品遭到爆炒,发生在秋粮大丰收以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之下,不仅投资者看到这一点,决策者显然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种严重背离供求关系的价格上涨显然是决策者所不能够容忍的,在采取种种间接调控措施始终不见成效的情况之下,动用《价格法》第30条和第31条对物价进行直接干预,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过,现在投资者已经无需过于担心价格管制的威力了。在看到商品期货连续多天跌停以及许多农产品炒家赔本出货之后,国务院显然并没有实施全面的价格管制。从11月17日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告以及11月20日发布的价格调控“国十六条”等的内容来看,本轮物价调控只是指出“必要时”要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并没有像2008年1月15日那样真正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国十六条”提出的十六条价格调控措施基本上都是市场化取向的调控手段,并没有真正动用《价格法》第30条和第31条所赋予的直接价格管制手段,其严厉程度相比2008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轻得多。

  从“量-价-流动性”的分析框架来看,政府所采取的直接管制措施使得企业无法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转移利率和工资提升所增加的成本,显然就会立马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盈利预期发生改变,也就必然会使得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而打乱经济和股市运行的既有节奏。然而,考虑到持续价格管制所可能带来的市场价格体系的扭曲以及可能衍生出许多寻租现象,政府的价格管制措施无疑是短期的,因而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暂时的。只要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流动性环境不发生较大的变化,短暂的价格管制所带来的盈利预期的改变迅速就会消失。

  好在本轮价格调控,国务院并没有采取严厉的直接价格干预措施,主要还是依赖于间接调控方式。因此这些间接调控措施还不至于立马使得物价变动方向逆转,只会使得物价的涨幅趋缓。股市当前的反应显然是过于激烈了。

  有理由期待,随着价格管制措施的逐步落实,各种囤货现象会消失,物价过猛上涨势头也会得到遏制,价格管制措施也会逐步退出,股市也就会回到既有的轨道。维持早先的判断:明年二季度之前,经济持续复苏,套利交易资金大量涌入、盈利预期和流动性预期显著改善,资产价格泡沫逐步放大;明年二季度前后,经济复苏受挫,套利交易资金开始平仓,盈利预期和流动性预期发生逆转,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破裂。

  需要引起投资者警惕的是,政府在对物价进行较为严厉的调控之后,会不会对信贷和资本也采取管制措施。从市场的表现也能够看出,股市并不担心所谓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间接调控政策,因为这些政策从实施到发挥作用有一段时间的时滞。不过直接的信贷控制以及直接的资本管制,将立马改变投资者的盈利预期和流动性预期。

  建议投资者时刻关注信贷和资本管制政策的动向。除了这两项政策,投资者不必整天对加息、提高印花税、提高准备金率等传言而担惊受怕,甚至寝食难安。毕竟当前市场对未来盈利预期总体还是向上的,利率在没有加到足以覆盖盈利预期增长之前,股市是不会作出反应的。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