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抑制价格暴涨暴跌 文山整合三七产业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2月29日01:18
  崔秀明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在去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崔秀明等代表联合提交的《关于整合文山三七资源的建议(55号)》的议案已获得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政府正在让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制订相关方案,听说准 备要融资10亿至20亿元来做产业整合的工作。”崔秀明是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长,还是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文山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相关资料显示,在“十二五”规划中,三七产业作为文山州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以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为平台,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知名制药企业,整合文山州现有三七制药企业,加快三七初加工中心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文山建设成为国际、国内三七初加工原料基地。引进先进科技,嫁接改造现有的三七加工企业。”

  事实上,崔秀明他们提出议案整合文山三七资源,是为了稳定价格。那个时候,崔秀明没有想到今年三七的价格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药三七领涨中药材,从60多元/公斤,到今年4月份竟然涨到了将近600元/公斤,而现在又跌至300元左右。

  “只有将文山相对分散的三七产业整合到大的企业集团这个平台上,才能成为三七价格稳定器。”崔秀明认为。

  而占到全球三七产量近97%的文山州自然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我认为目前整合文山三七资源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本条件和最有利的时机。”崔秀明表示。

  种植户获益最多

  今年年初,百年不遇的旱灾降临在云南,这让三七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老陈是文山规模并不大的三七种植户,只有40亩,种植三七差不多有6年的时间。从2009年开始,三七的价格持续看涨,当春节后市场上20头的三七每公斤卖到近200元时,老陈有些诧异和不解,“6年都没见过这么涨的,怎么会一夜之间涨得如此之快?”欣喜之余,老陈很快就卖掉了全部的产品。

  但是到今年上半年价格再次暴涨时,老陈手中已无货了,他感到相当懊悔,“以为卖在了山顶,没想到还是半山腰。”

  “今年文山的种植户很多人买了宝马、奔驰汽车,从三七的利益链上来说,种植户获利是最多的。三七的种植期是三年,今年的三七都是前年播下的种子,那时候种子便宜,种植户至少有接近200%的收益。”崔秀明说。

  但是过了今年,“七农”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今天的涨价有年初干旱导致减产的诱因,但如果看到三七价格暴涨而现在去搞三七的话,出问题的可能性大,我听说今年很多人开始改种这个了,文山周边的县市不少。”崔秀明称。

  据了解,今年文山的三七种子最高涨到440元/公斤,种植户的成本一下子提高很多。

  “价格要稳定下来,有赖于供需矛盾的解决,只有达到供需平衡才会解决这一问题。”崔秀明认为。

  而文山三七特产局综合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长表示:“上半年变动比较大,现在已基本回归理性,如果不回归理性,最终伤害的是三七种植业发展。”

  “在三七产业链上,经销商起着市场调节和流通的作用,并在买卖中获利。”崔秀明说,但今年的三七市场,经销商的获利已经大大超出了崔秀明心目中合理的利润空间。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清平药材专业市场,连续走访了四家专业批发文山三七的档口。

  这些档主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今年涨价对他们这些老实做生意的经销商来说并不是好事。“我们今年销量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且价格的不稳定导致我们只能让我大哥长期驻守在云南,随时把握价格波动信息,三七不比大米,如果价格高了,客人会少买些,并不是必需品。”A加26档的档主称。

  而另几个档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价格暴涨对那些投资者,或者前两年低价大量进货的经销商和投机者来说是好事,但是我们没有提前囤货,资金实力不雄厚,因此货物周转较快,存货很少。”

  药企成本压力突显

  12月8日,文山州政府副州长胡荣到文山三七产业局调研,在调研中,胡荣重点谈到了要落实一些药企在文山投资的重大实体项目如天津天士力三七种植项目等。

  据了解,天士力是国内第一家到文山投资三七种植业的制药企业,该企业准备设三七良种育苗基地1080亩,优质三七种植基地5400亩。“今年三七价格波动过大,给我们造成不小的成本压力,我们希望做到成本可控,质量可控。”天士力证券部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

  与天士力一样,只要有三七入料的药企今年都陷入了集体焦虑。

  同样以三七为料入药的片仔癀采购部副总经理陈金城对记者表示,三七价格今年出现如此大的上涨,对我们药企的效益的确会带来一些影响,目前我们也在密切跟踪市场动态,趁着市场价格在低位时会适当收购一些回来储备。但是我们作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在机制上没有康美这些企业灵活,所以会被动一点,好在我们的用量不大。

  “目前在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102种中药中,有差不多10种中药成分中含有三七。如果价格上涨,那么不仅会影响药企的生产成本,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崔秀明分析。

  “白云山一直是全国用三七大户之一,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筹划在文山州建基地的事情了。”白云山和黄中药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白云山公告称,该公司2009年三七采购量约800吨,采购金额约1.6亿元。根据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10000亩的种植产量和三七市场价格走势,合作双方初步匡算3年采购金额可达5亿元左右。

  “白云山一直走的是产品低价格路线,三七的价格暴涨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希望能有一个长期的合约,建基地来控制成本,还可以保证三七的品质。建这个基地可以给"七农"吃一个"定心丸",给他们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如果价格低于市场成本,可以按高于成本价收购。”崔秀明透露。

  除了白云山和天士力,2009年12月19日,云南白药与文山州政府签订《合作开发文山三七产业战略协议》,文山州政府将文山州制药厂所持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以及文山州制药厂的其他资产全部无偿转让给云南白药。

  上述几家在文山建基地的行动已渐次清晰,而丽珠集团、梧州制药到文山洽谈基地建设也正浮出水面,

  “三七涨价已导致大多数药企有减产的行为出现,如果成本再度上涨,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崔秀明说。

  所幸,目前三七价格已开始回归理性。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