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机构研究员 汪江涛
-9.59%——“史上最贵”沪市主板华锐风电(601558.SH)上市挂牌首日遭遇滑铁卢。
49家机构“打新”首日浮亏17亿元。华锐的“杯具”,像冬天里的一块冰。
华锐首发90元,1月13日开盘87元,收报81.37元,跌9.59%。堪与这等“
惨状”比拟的,我查到资料要追溯到2010年5月的创业板股票奥克股份(300082.SZ),首日跌9.91%。实际上,今年迄今发行的16只新股中,已经有多达4只首日“破发”,占比1/4。
“破发”成因较多,比如二级市场低迷、新股集中上市、发行“三高”等。但具体到华锐,它的“破发”一定与定价有关,也就是说价格是诱发华锐“破发”的关键变量。
那么,接下来的讨论就变得有趣了。谁在影响定价?我们能信谁的定价?
去年11月新股发行二次变革后,新增百家询价对象,使得目前的询价对象近400家。照理说,多方给出的价格应该更合理。但机构投资者出于“无风险套利”动机,报价一直居高不下。
除上述制度性安排缺陷外,由主承销商、相关研究机构出具的价值分析报告,某种程度上也混淆了投资人的判断。
华锐保荐人(主承销商)安信证券,结合相对估值、绝对估值,认为合理价值区间在95.25元-106.68元。对应09年市盈率在45.35倍,比同行可比公司39.14倍平均市盈率,似乎高不了多少。
但实际上,安信证券夸大了华锐的价值(先且不论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周期)。首先,其最终选择价格区间80元-90元,相较价值报告已大打折扣。其次,60家询价对象管理的107家配售对象给出的初步询价,仅有不到7成对象报价在发行下限以上,最低询价60元。更有安信证券自己推荐的询价对象——安徽高速控股也不“给力”,报价了但未缴款。
一众券商给出的定价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比如第一创业给出两个价格:按照今明两年的盈利估值,对应135元;按照09年的估值,对应85-95元——投资人究竟该“偏好”哪个?
比如广发华福,并未设置假设条件,只是简单根据同行的预测,给出所谓“合理估值区间”。
还有众多机构“标题党”,皆以“龙头”、“领军者”谓之华锐,对于风险提及甚少或者不提。
有趣的还在于,包括世纪、东海、第一创业等至少3家券商,预测华锐收入成本的假设部分高度雷同,显示它们购买了同一卖方的分析模型,只稍许变动了参数而已。它们对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到底了解多少?
有券商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对我说,一般新股询价对象的报价正态分布,80%报价接近发行价(这一点有待实证分析)。
对于研究机构的新股价值报告“含金量”,该人士笑而不语。这多少让我感到“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冷飕飕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