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9日获悉,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5000亿元。这一数据与本报此前报道的“2月新增信贷锐减至6000亿元以下”一文相符。本周五将公布宏观数据,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略有下降。在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位、银行资金面结构性偏紧情形下,2月外汇占款
增长情况可能成为央行是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关键因素。政策收紧效应显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2月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新增贷款分别为550亿元、700亿元、470亿元和450亿元,合计低于2200亿元。春节假期因素、银行信贷规模严控是导致2月信贷环比、同比双双回落的原因。去年以来,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对实体经济过热产生抑制作用,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显现。
从资金面来看,银行流动性呈现总体较为充裕、结构性偏紧的态势。公开市场上,央行已持续16周净投放操作,累计净投放规模超过万亿元。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也有所回落。
部分中小银行资金面“捉襟见肘”。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公司业务部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银行已经受不了了”。由于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和存贷比红线持续压制,该支行2月新增信贷规模同比缩水近50%。
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跳升也能反映出银行“钱紧”的局面。一位银行理财师表示,目前该行20天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已达3.8%,此前三个月期限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5%。
是否上调准备金率存分歧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市场对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上调空间存在较大分歧。(下转A07版)
(上接A01版)一方面,通胀压力依然严峻,客观上要求政策保持高压态势。分析人士认为,油价持续过快上涨将加剧全球通胀压力,国内农产品价格3月止跌回升,食品价格向非食品的传导还将持续,加之由原油价格拉动的PPI向CPI的传导有可能扩大,3月CPI涨幅可能创新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7日表示,未来央行还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目前企业感到贷款紧不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头寸,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足以满足商业银行的正常放贷要求。由于存在贷款收缩预期和信贷规模约束,银行信贷的整体规模可能比去年略低。
另一方面,也有人士认为,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高位,继续上调可能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货币乘数已大幅下降,继续收紧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就在两会期间表示,由于当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处在高位,进一步上调可能没有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3月央行是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取决于2月以来的外汇占款增长情况。如果外汇占款持续高增长,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上调。
受中国经济增势良好、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5016.47亿元,环比增长近25%。这一数据远高于当月外商直接投资与外贸顺差之和。分析人士表示,尽管2月外贸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但资本流入能否放缓尚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