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滕泰:告别通胀恐慌 股市已现政策和估值底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11月03日04:34

  ⊙记者 周翀 编辑 梁伟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应彻底告别通胀恐慌,而要从创造财富的角度、从供给角度考虑经济问题。他认为,从政策面和市场估值看,股市已见底。

  记者:您的新书《滕泰透视通胀》近日出版,提出了很多

新颖观点。为何选择通胀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滕泰:中国人已经陷入了长久的通胀恐惧之中,我想给大家卸下这个负担。

  中国多数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短缺经济时代。我在参加一些政策研讨的时候经常见到一些经济学家,用幼稚的想法来忽悠决策者,忽悠老百姓。归纳起来是四种观点: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货币超发会造成严重通胀,因此必须用严格的紧缩政策予以治理。

  实际上,这些因素对物价走势都有影响,但影响绝非他们所言之严重。比如,原材料价格方面,石油价格近年来从10美元涨到100美元,上涨10倍,但我们日常使用的石油制品,像塑料、布料等,价格没怎么上涨;铁矿石价格上涨了几倍,但我们的汽车、家电价格是下跌的。再如,工资上涨方面,拿证券业来说,近些年分析师工资上涨了10倍,但我们产品的价格,例如佣金却下跌了60%。制造业企业也同样,近年雇员工资每年都上涨,但产品没有涨价,而且企业活得还不错。还如,货币超发问题,2009年超发近10万亿元,但那年是通缩状态;而两年来我们紧缩货币,但物价还是上涨。又如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我们看到反而造成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现在一些地方农民卖土豆又成了问题,所以农产品价格靠调控没有用,而是自然周期起作用。

  记者:这“四大忽悠”造成的政策后果怎样,体现在哪?

  滕泰:一个直接的恶果就是货币政策不分结构地总量紧缩,结果弹打脱靶,误伤严重。

  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弱,紧缩政策很少影响国有部门,但民营部门吃亏。紧缩政策想把房地产资金逼出,但房产流动性相对弱,资产沉淀,还可以抵押借款,所以怎么挤都挤不出来。但股市资金由于流动性强、抵押融资有困难,所以一挤就出来了。想调控房地产,受伤却是股市。同时,资金流动取决于收益和风险的对比,在股市风险收益本来就不利的情况下,搞紧缩政策,股市很容易受到伤害。

  不考虑这些问题,每轮紧缩都是股市受伤、中小企业受伤。

  记者:您对未来几年通胀走势和股市怎么看?

  滕泰:根据我们的测算,假设工资每年上涨15%,对物价涨幅的推动不到2%。假设原材料,如石油价格每年上涨20%,对物价的推动仅为0.3%。如果把要素价格上涨、环保成本上涨等因素全加在内上,CPI每年新增涨幅约3%。没那么恐怖,但是也不低。

  宏观政策应更加财富增长的长期动力,关注供给,少在需求领域折腾,告别凯恩斯主义。而股市既然是无辜受伤,现在受伤也差不多到尽头了。一是通胀无牛市,既然通胀见顶,牛市就快来了。二是政策因素,预微调开始了,可能再过两个月,政策调整就开始了。三是估值因素,连续3、4个月平均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情况极少出现,现在是历史估值大底。对未来前景还是要充满信心的。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