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强势“超车” 索尼壮士断腕
2012年04月11日01:0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日系彩电企业输在一个“变”字上,对市场反应迟缓,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能迅速响应,不能创造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
索尼新总裁平井一夫4月1日刚上任,就开始了“扭亏”行动,计划裁员1万人。索尼裁员折射的是这家曾经辉煌的电子巨头没落的身影。
平井一夫的“猛药”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但是索尼在新一轮平板产业的竞争中被三星超越,已为业界共识。
从彩电销量看,三星已是全球冠军,去年销售4300万台,今年冲击5000万台;索尼去年的彩电销量排在三星、LG之后,屈居季军,今年的彩电销量由3年前规划的4000万台下调至2000万台。
为了扭转彩电业务连续8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平井一夫现已亲自负责索尼的彩电业务。他上周扬言,将专业技术大众化,包括采用突破性的4K高清技术,为彩电业务打“回魂针”。但是,分析师认为,4K高清电视只是稳住液晶电视价格的过渡举措,索尼仍然没能像三星、LG那样抢占到大尺寸OLED电视的制高点。
三星在平板上的优势已经延伸至手机。它的Galaxy智能手机应用AMOLED屏,卖得很火,可与苹果的iPhone争锋。而索尼去年刚从爱立信手中购回双方合资通讯公司50%的股权,今年将之更名为“索尼移动通讯”。“索爱”手机一度凭拍照、音乐功能而风光一时,但在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时代,索爱已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单飞”后的索尼移动通讯,如今仍处于恢复期。
索尼手中还有王牌——丰富的娱乐内容。索尼音乐是全球三大音乐公司之一,拥有1300万首音乐的版权;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是全球几大影视公司之一。如何将内容优势嫁接到硬件上,推动“四屏(电视屏、个人电脑屏、平板电脑屏、手机屏)互动”战略落地,是平井一夫的最大任务。但是,如果索尼没有革新性产品,仍然难以重执全球电子业牛耳。
也许是索尼太留恋过去的辉煌,而忽视了新技术的潜在威力。它居然在TFT-LCD(液晶)面板领域“踏空”了。
索尼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液晶面板厂。它在与三星合资的液晶面板企业(S-LCD)中持有50%的股权,但是合资公司一直由三星运营。由于液晶面板全球产能过剩,已连续几年陷于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加之OLED才是面板业新的投资方向,因此索尼去年已从S-LCD中撤出。此外,索尼还在夏普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工厂参股了7%。
以前,无论是三星还是夏普都很乐意搭上索尼这趟高速列车,为它们巨额投资的面板找到更大的出海口。没想到,三星在借力的同时,凭着液晶上游的优势,悄然实现了“超车”。比如,当北美的消费者知道索尼用的是三星面板,而索尼的彩电整机却卖更高价钱时,他们慢慢开始把更多的“选票”投给了三星。
更可怕的是,三星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下了“先手”。
本来应该是索尼先行到达的。索尼在2007年曾率先展出11英寸的OLED电视,轰动一时,但金融危机、业绩不景气及OLED尚需培育、前景不明等众多因素,使索尼错过了重拾往日辉煌的最佳时机。随后,索尼曾一度停止了对OLED电视的投入。
而三星却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不惜孤注一掷。三星在OLED上的研发经费高达上百亿美元。柯达宣布破产后,三星趁机收购其不少OLED核心专利,现已形成垄断。目前,三星在全球OLED面板市场中占比高达95%。
它还使了一招“过桥抽板”。三星AMOLED的生产设备,早期许多都是从日本购进。买回来之后,三星就鼓励韩国本土的设备厂家拆解、模仿、消化、吸收(当然,背后离不开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再上新生产线时就不再购买日本的设备,转用韩国本土厂家的设备。这样的结果是,韩国本土、三星的周边就形成了强大的AMOLED产业链。不少日本设备厂却因为缺少订单而寻求出售渠道。
索尼仍然有OLED的核心技术,但是制造OLED要用到高端的TFT(薄膜晶体管)技术,这一点上与TFT-LCD是相通的。如今,索尼想在OLED上重新发力,据说正在找台湾TFT-LCD的生产厂合作。而三星一条4.5代和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已经量产,正上马第二条5.5代线,同时规划投资第8.5代AMOLED线。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的三星已是全球彩电、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最大的制造商之一,AMOLED屏大部分可以自我消化,不像当年液晶屏那样要找索尼当“出海口”了。
虽然业内认为,索尼在LCD面板产业踏空,导致风头被三星抢光。但是,Display 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认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并不输给韩企,像索尼2007年推出11英寸OLED电视,2004年推出直下式LED背光液晶电视,都先于三星。日系彩电企业输在一个“变”字上,对市场反应迟缓,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能迅速响应,不能创造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因此,将索尼从“大企业病”中解救出来,才是平井一夫要给索尼动的最大手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