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料到成品利润50倍螺旋藻疯狂扩张致产能过剩
=每经记者 于垚峰 发自赣州
一盒200g的螺旋藻产品,从原料藻粉2元左右的生产成本,到制成藻片在市场上卖到100元左右,中间高达50倍的利润空间,被原料供应商、流通商和深加工等环节瓜分。
瑞金市从事螺旋藻养殖多年的毛春华(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09年行情最好的时候,螺旋藻可以卖到6万多元/吨,较1万元左右/吨的成本,有5倍的利润。
正是这种高额的利润,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投资者涌入该行业。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信息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2010年,中国螺旋藻生产量从5000吨扩增至2万吨左右。
“目前全国140多家螺旋藻深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量年均只在几千吨左右,因此市场供需比例已经失衡。”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王勇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螺旋藻价格已跌至2万多元/吨,利润空间大幅缩小。
螺旋藻行业人士李建华认为,“螺旋藻含铅超标”事件一出,对整个螺旋藻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现在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为了守住市场份额,对藻粉原料的要求更高了,因此一些螺旋藻养殖小型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估计有三成螺旋藻企业将关门。”
建筑工人发家史:最高5倍收益
10年前,毛春华是一名建筑工人,在深圳打工。一次偶然的云南之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农民工变成了百万富翁。
毛春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2年秋天,他送一个受伤的工友回老家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在那里,他看到不少湖里和农田里都养殖着绿色的东西。”毛春华说,别人告诉他,这是螺旋藻。当地不少农民都在养殖,收入可观。
毛春华决定回赣州瑞金老家养殖螺旋藻。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存款6万元,还借了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自家5亩田地,又租来10亩农田,打水井,建了6个1500平方米左右的养殖水池,购买了简易的烘干设备。
之后,他专程去了一趟云南丽江,在当地学习了养殖技术,并运回了螺旋藻苗。
“没有实战经验,第一年还是养砸了,只产了3吨螺旋藻。”毛春华告诉记者,加上后期的施肥和人工等后续投入,总共投了近15万元,当时螺旋藻价格还不到3万元/吨。“我印象很深,那一年,我把产品卖到云南,总共卖了8.56万元,亏损了将近一半。”他说,“实践过才知道,螺旋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喜温、喜碱,生长的适宜温度是30~40℃,因此一般需室内培植或者修建厂棚,并且必须将温差控制在10℃以内。”
次年,毛春华的螺旋藻养育产量达到1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不但收回了成本,还实现了盈利。
随后几年,毛春华逐步扩大养殖面积,2007年养殖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年产螺旋藻100多吨。同时,螺旋藻的市场价格也节节攀升,最高时卖到过6万元/吨。“我计算了一下,螺旋藻的养殖成本平均在1万元左右/吨,最高时候,能有5倍的收益。”毛春华说。
养殖场有了稳定收益后,其堂哥毛春荣也进入了螺旋藻行业,从事代理销售。他主要在云南丽江和山东等地寻找买家,主要卖给中小型加工企业。“全国有一半的螺旋藻是从这两个地方生产的,所以我们的销售市场主要在这两地,我负责送货上门,销售价格一般是在进货价格上每吨加价1万元左右。”毛春荣说,扣除人工及物流成本,每吨能赚三四千元。
供需失衡致价格大跌
螺旋藻的巨大利润,以及毛春华养殖的成功案例,引得瑞金市黄柏乡、沙洲坝镇等多个乡镇,出现一股养殖螺旋藻热。另外,信丰、安远等县也出现了螺旋藻养殖热潮。
记者从赣州市农业局获悉,最高峰时,该市螺旋藻养殖的水面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年产螺旋藻3000吨。
同时,江西吉安以及内蒙古,也在短时间内冒出数家螺旋藻养殖基地,由此,江西和内蒙古成为与云南并驾齐驱的三大螺旋藻生产基地。
螺旋藻企业的快速扩张,导致各大企业大打价格战,使得螺旋藻粉价格迅速下降。毛春华说,“5万、4万、3万,价格一路下跌,现在的价格只有2万多元/吨。”
“导致这一恶性竞争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的螺旋藻企业扩张过快,产能大幅增加,而深加工企业的需求量则相对稳定,才会出现企业比拼价格抢占市场。”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王勇征说,中国现在有140多家螺旋藻深加工企业,每年对螺旋藻粉原料的需求量只有5000吨左右,出口也只有2000吨左右,而目前全国螺旋藻粉的年产量在2万吨左右。
市场供需失衡,让不少螺旋藻养殖企业销售不畅。由于螺旋藻利润率比较高,即使是2万元/吨的价格,这些企业仍然活得不错。向深加工企业输送原料过剩,有些养殖户开始将螺旋藻粉销售给畜牧业领域,用于制造饲料等。
养殖企业或将分流
在寻求高额利润的同时,众多螺旋藻企业却忽视了产品质量。毛春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地不少人在建螺旋藻养殖场时,根本不考虑当地的环境,“有些养殖场对面就是工厂,有的养殖场就建在工业园区内,还有的直接从河中取水养殖,这些都容易导致螺旋藻含重金属超标。”
“由于大部分螺旋藻养殖场生产的藻粉都销售给一些中小型深加工厂,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的检测不够重视,当地又不具备检测条件,因此这些产品不少都含重金属超标,只是未能发现而已。”李建华说。
3月底国内多家知名螺旋藻片生产企业的产品含铅超标被披露后,4月12日,记者从瑞金市食药监局和质监局了解到,当地已经接到通知,要求对当地螺旋藻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刻处理。
同一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位于瑞金市安泽螺旋藻公司看到,工人正在改造养殖场。技术员小卢称,公司已经被福建省福清一家大型螺旋藻深加工企业收购了,成为其原料主产地。
“一些中小型螺旋藻生产企业,要么被大公司收购,改造设施,改进工艺,成为深加工企业的养殖基地;要么被市场淘汰,自生自灭。”李建华认为,螺旋藻含铅超标事件,或将导致螺旋藻行业的洗牌,当地三成左右的企业或将被兼并或者关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