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的因素在哪里(图)
2012年04月19日01:19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金涛
2012年3月份新增信贷101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二季度政策的微调将是个大概率事件,除了货币政策继续向松的方向微调之外,真正超预期的是制度红利的释放,这一点尤为重要,预期尤可期而且超预期。在配置方面,我们坚持低估值和以大为美的风格。
一季度以来微观的情况确实在恶化,最典型的就是产成品库存的不断累积,而市场也开始预期本来的一季度底部可能会延续到二季度。我们也认为二季度的底部会出现,但那在周期的视角中是一个下跌中继,真正的本轮库存周期的底部当在今年四季度之后,所以,反弹是暂时的,因此,我们对2012年的实体经济真没那么强烈的底部情结。也正是因为此,我们一直认为经济的缓慢回落和所谓的底部都是假象,缓慢回落是一种僵局,而底部只是反弹。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僵局的关键是高成本。本来,库存高企之后的微观选择是抛出库存,此时进入主动去库存之后,经济可以在更低的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但是,由于当前高成本的存在,使得微观的选择是减少生产,缓慢去库存,这将降低整个经济体的活跃程度,从而使经济呈现僵局的状态。而减少当期生产之后,势必进一步降低未来的需求,这个僵局的最终结果还是量价齐跌。我们前期就提出,这种经济状态下,所谓的用工紧张问题基本是短期假象,如果因为经济没有超预期下滑而认为政策不会明确放松,那是一种假戏假唱。事实是,经济的未来比我们想的要严峻,所以政策的出手是大概率。由此,我们依然认为至少在未来的三个月中,通胀不会超预期回升,二季度的政策环境是可以乐观的。
以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看,我们曾经提出,中国经济的未来要靠制度红利的释放,在2011年之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探讨,如果真是只是纠缠于货币放松或者是财政放项目之类的政策,确实我们也难对市场乐观到什么地步。近期的超预期在于,诸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深圳金融创新举措的出台,是一种制度红利的释放,这是比货币政策放松更有实质意义的措施。看来我们必须跳出货币和财政政策这个低位循环的圈子,从更高的角度去考虑2012年的投资机会。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主要着眼于“对小和对民”,深圳前海金融优惠主要着眼于“对外和国际化”。以往间接融资占比过高将会被效率更高、透明度更高的资本市场所代替,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发展空间。而在间接融资中打破垄断,则有利于加大民营资本对金融的话语权,有力支持了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从以上两个角度看,无论是金融具体组织形式的改变,还是打破垄断引入民营资本,均是制度层面的变革和红利的逐步兑现过程之一。
我们用经济周期理论推断,2013年中期之后,本轮中周期可能出现第三库存周期,但第三库存周期的动力问题一直在探讨中。根据我们对世界工业化史的理解,这个动力大概率上不会因原有增长模式的再度膨胀而引发,也很难被技术创新所拉动。而现实的选择是两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激发部分非既得利益群体的积极性;另一个路径是大型化,即企业的集中。经济史告诉我们,选择集中比选择升级更现实。虽然2012年之后的投资机会不止于此,但基于我们的当前认知,这是两个大概率选择的路径。由此,低估值的资本市场的投资主题一定是基于中期预期的,这也是对未来行情不必悲观的基础。我们还来不及对制度问题做进一步实质性的梳理,但对大型化的问题却可以进一步研究,期望中国能出现“公司繁荣的时代”。(作者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
作者:⊙周金涛 ○主持 于勇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