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辞职的传闻已在五一长假期间得到确认,而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得证实,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也即将离任,并赴筹建中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工作。
王亚伟的去向成谜。目前已有去其他基金公司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信产业基金、全国社保以及自立私募门户等多个猜测版本,但都被认为可信度不高。王亚伟本人手机假期则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有熟悉王亚伟的人士认为,离职后,王亚伟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他的下一步,目前他可能更愿意不作任何选择,消失于公众视线外。
标志:
老十家创始人悉数退场
从1997年筹建华夏基金,范勇宏就一直是华夏基金的当家人,在他的带领下,从2007年以来,华夏基金的公募基金资产一直稳居全行业首位,特别是在2009年,华夏基金以领先第二名1000亿元的规模独占行业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王亚伟的影响力在国内基金业则更是无人能及,自2006年以来,他所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每年的业绩排名中均处领先地位,保持六年不败战绩,六年总回报高达11.04倍,年化回报率达49.22%,大幅超越同类基金和市场,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心目中的“股神”。
范勇宏与王亚伟的组合,被视为绝佳的黄金搭档。双方共事始于1995年的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其时,范勇宏是营业部总经理,王亚伟为研究部经理。业内普遍认为,王亚伟创造的奇迹,与范勇宏的信任密不可分;而这一奇迹,对于华夏基金成为行业老大,也居功至伟。
自2010年以来关于范勇宏、王亚伟辞职的传闻就一直不断。但在公开场合,范勇宏与王亚伟均多次表示对公募基金行业的热爱。2009年底,范勇宏在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表示,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更需要优秀的人才,因为老百姓的钱更需要保值升值。王亚伟也曾向本报记者表示,愿意留在公募基金为老百姓服务。
王亚伟的辞职消息首先得到证实。尽管时值假期,但各大网站仍然以“拿什么留住王亚伟”“谁是下一个王亚伟”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道。范勇宏辞职则标志着曾叱咤基金业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创始人都已离任。
原因:
制度是核心是关键
关于两人辞职的真实原因,当事各方三缄其口。但业内普遍认为,范勇宏辞职是王亚伟辞职的决定性诱发因素。至于范去职的原因,业界普遍猜测与大股东
中信证券有关。有知情人士称,范曾多次请辞,在中信证券完成了华夏基金(51%)的股权转让后,范留在华夏基金对股东的意义不大,股东也不会强留,“范走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有基金公司总经理认可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基金业以人为本,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但目前的国内基金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却存在制度缺陷,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股东更换,高管地震,已成常态。如果不能顺应股东,无论你多优秀、干得多好,都只能选择走人。基金公司不顾持有人利益、片面追求管理规模等种种短期行为,也与此紧密相关。
范勇宏较早前曾直言不讳对记者说过,一家基金公司的资本金通常为一个亿,但这一个亿往往决定一家基金公司命运,进而影响到千百万持有人的利益。“我们只有建立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股本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基金行业才能长久健康发展。美国的富达、CAPTIAL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根本原因是他们建立了先进科学的基金制度,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制度是核心、是关键。”
2011年底,范勇宏为证券时报写的《基金的冬天》一文中,曾感叹道,历经了十三个春夏秋冬,眼看着当年“老十家”基金创始人因为种种原因陆续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免无限感慨!从中可以看出,个人面对制度的无奈。
反思:
谁为基金业长期发展负责
范王二人辞职将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它凸现了目前困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两大问题,一是基金行业未能为持有人奉献满意回报,二是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加剧。
有人士认为,普通民众对王亚伟的不舍和下一个王亚伟的期待,展示了基民对基金保持长期优异业绩的心理渴求,也呈现出国内基金行业自2008年以来未能为持有人提供满意的业绩回报的尴尬局面。基金需要不断反思怎样才能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正收益,以及怎样重塑专家理财的正面形象。
在素有“得人才者得天下”说法的基金行业,热爱公募基金的范王二人双双选择辞职,加剧了业内对人才流失的担忧。王亚伟辞职后,坚守公募基金行业超过10年的国内基金经理仅剩华安副总尚志民和汇丰晋信副总林彤彤两位,全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更是缩短至1.63年。而相对优秀基金经理而言,国内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即使是在前十大基金公司,总经理任期超过8年的也只有四位。
基金业优秀人才不断流失,谁来为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负责?谁来为基民的利益负责?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基金业的面前。
在范勇宏王亚伟离开之际,基金公司允许员工持股5%的激励方案有望在短期内推出,业内对此也颇有期待。但一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认为,5%的股权远不能与大股东形成制衡。“类似范勇宏辞职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他说。
作者:杨 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