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炜娜
台“财政部长”刘忆如突然辞职,是上周岛内上演的最震撼剧情。
刘忆如曾是“闪亮登场”的政坛新星,是与蔡英文齐名的“立院四女将”之一,向来给人抗压力强、勇敢直冲的印象。然而,作为马团队的头号财经女将,上任不满4个月、距离马英九启动第二任期不到10天,刘忆如却突然请辞。对此岛内各方评述不一,其深层次原因以及给马当局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还在讨论中。
证所税引爆政治剧情
从闪亮登场到闪电请辞,引爆剧情的是“证所税”。
证所税即对证券交易获利部分征税。近年来,岛内贫富差距扩大,但上市上柜企业大股东的资本利得却可以不用缴税,自然引起许多批评。刘忆如担任“财长”后宣布重启证所税,一度被外界解读为,这是台当局在公平正义大旗下端出的第一道改革大菜。
根据已被“行政院”通过的台“财政部”版本,岛内一般投资人从股市全年获利逾400万元(新台币,下同)即须被征证所税,自然人部分的税率为15%至20%。岛内5月中旬的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股民对此表示赞成。然而,这看似颇得民意的改革措施,从启动之初就一直骂声不断。
据《中国时报》报道,证所税引发企业界大佬关切,争议不断。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就曾提出建言,若稽征成本太高,只怕不合乎效益。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也曾说,他赞成课征证所税,但批评该版本的法人证所税被提高,台积电明年至少多付30亿元。
刘忆如在接受岛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台“立法院”预计在6月4日审查证所税相关法案,她希望以“行政院”版本为基础,结合包括国民党团版本在内的现有征税方案,讨论并找出最大共识,并在6月会期结束前完成立法,在2013年开始实行。
事实让刘忆如有些挫败。根据5月28日出炉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之证所税整合版,以后所有在上市柜股票市场大量获利的人,仍不需缴纳所得税。5月29日,刘忆如请辞,理由是:“本人在政策理念上无法认同。”
骂声一片似已成魔咒
刘忆如的离去,有人送花有人骂。支持一方的观点还是基于对开征证所税的支持。叫骂的一方比较复杂,有的表示,刘忆如缺乏改革者该有的坚强意志和细腻手段。比方说,在关键时刻曾闹“神隐”,冒出“油电双涨,我也傻眼”的惊人之语,毫无大局意识;蓝营“立委”版本出炉后,纵然心有不满,但连沟通商议的机会都不给,就将辞职一事公诸于世,缺乏团队精神;且她这一走,绿营有机会抨击国民党内讧、马当局无力进行后续改革之类。
事实上,证所税在岛内似乎成了魔咒,一旦提起就争议不断,因开征证所税下台的,刘忆如并不是第一个。24年前,刘忆如的母亲就因开征证所税铩羽而归。当局曾4次开征,又都停征。明明是维护租税公平、减少社会对立的一项财政改革,却为何受到如此大的阻力?证所税,到底捅了哪个马蜂窝?
对此,台湾成功大学政经所副教授周志杰在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直以来,证所税都是岛内最为敏感的政策议题。这么大的阻力,在于其背后的利益角力。三四百万元的征税门槛,影响到的族群显然是有钱人。而有些民意代表也反对,无非是为了给财团富豪解套,因为在他们眼里市井小民的利益自然比不过“财神”的利益。
“共识版”仍难掩悠悠众口
台行政部门负责人陈冲批准刘忆如辞呈后,5月30日迅速宣布张盛和为新“财长”人选。31日,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与“行政院”达成“证所税”共识版。“共识版”采取“双轨制”,同时增加“抓大户”条款。2013年至2016年“双轨制”4年内,大户是指:上市柜公司持股3%以上大股东、不含证券所得的综合所得净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钱人。回归“单轨制”后,“证所税”将全部采取“核实课征”,但股东持股比例的门槛降为1%、非证券交易所得门槛也降为300万元。
新“财长”张盛和表示,税改要稳健可行、循序渐进,不必一步到位,因为“一步到位太痛了”。陈冲也表示,未来会再寻求改善空间。但“共识版”仍是一片骂声。一边是舆论妥协的批评声,一边却是商界“排富”会导致市场资金出走的抱怨。
马英九曾说复征证所税势在必行,因为它是健全财政的“必要之恶”。刘忆如离去引发这么大的纷扰,是因为岛内舆论把它当做一个重要信号和政经观测点:刘忆如会不会成为马英九改革的休止符?台当局建立公平税制的决心是否将毁于一旦?土地交易实价课税、奢侈税、豪宅税等朝向富豪阶级的税赋法案,能否有效实施?有人甚至说,证所税考验的是马英九的政治未来和国民党的命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