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尚处于预披露阶段的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牧业”)因其第六大股东是曾经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而受到业界关注。而最近,该公司爆出的一则陈年产品质量纠纷更是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据了解,禾丰牧业以饲料生产为主营业务,2005年,河南省开封县养殖户张某饲养的本该45天出棚的肉鸡养了53天还没“长大”,由此怀疑是他所使用的饲料不合格,而张某所使用的饲料正是禾丰牧业所生产。经过河南省高校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中心的检测,送检的饲料中蛋氨酸含量为0.24,而该批饲料的标牌上却明确标注着:蛋氨酸0.35;同时,检测人员还表示,饲料中的豆粕中杂质太多。张某认为,正是饲料中的蛋氨酸不够,所以肉鸡的生长缓慢,导致了自己的损失。该起纠纷最终以禾丰牧业经销商向养殖户进行赔偿而告终。
对于这起产品质量纠纷,本台记者致电禾丰牧业开封分公司,与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电话沟通。开封分公司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表示,公司生产的饲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经过化验检测后,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而当记者问及公司如何保障产品质量,是否会通过合同或更换产品等方式来保障下游养殖户的权益时,对方却表示,公司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措施。
深圳电视台财经评论员朱雁峰认为,饲料生产和畜牧养殖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两者的关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游的饲料出了问题,轻者可能只是影响了牲畜的个头大小,重者却有可能使产品变成了一个有毒的“炸弹”,最终通过产业链的传递作用,祸及广大的消费者。现代畜牧业及整条产业链目前处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野蛮生长”的阶段,在中国称之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因此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现的情况在所难免。而此刻考验的只能是企业的责任心和良心,是否能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能平衡起码的社会效应,能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不要在产品质量上交一份“白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