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价涨幅滞后物价 大师专作成“奢侈品”又有何妨
2012年06月06日02:30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编者按: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国内图书市场的出书量屡创新高。与此相对应的则是,销售这些书籍的书店却因成本上涨难以支撑纷纷关门。图书市场“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让出书人、出版社和读书人极为纠结,国内图书市场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让包括图书市场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经济稳增长的新军,为此,本刊特意组织了这一组系列报道
业内人士认为,探讨书价高低,应该将不同类别的书,或者将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书区别开来。例如,学生教辅书的价格就应该得到严格的监控,而科教类读物的价格就应该更为侧重体现知识的价值
本报记者 于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国内图书价格究竟是高还是低的争论从未休止过。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价、收入、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图书价格逐年攀升的现象客观存在。但与此同时,相对于物价,书价的涨幅似乎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在业界看来,图书的定价一直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而随着在“知本”就是“资本”理念的不断深化,书价不仅不高,反而是太低。与之相反,以部分读者为代表的另外一方却认为,图书担负着普及知识、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重任,如今的书价已经使图书成为“奢侈品”,令绝大多数渴求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望尘莫及。
“图书这种商品面对的读者群太宽泛了,探讨书价高低,应该将不同类别的书,或者将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书区别开来。例如,学生教辅书的价格就应该得到严格的监控,而科教类读物的价格就应该更为侧重体现知识的价值。”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图书价格因何而定?
图书馆、图书城、专业书店、街边书店、读书俱乐部、书吧、电商图书网站……,如今的人们选择书的渠道越来越多,而书的种类更是琳琅满目,登录某知名电子书商网站,在售图书被商家细致地划分成文学、小说、艺术、传记、励志与成功、经济、管理等40大类,每一大类下又被划分为若干小类。
细致入微的分类体现出图书越发强化的针对性,却也叫人挑眼花缭乱。而与图书分类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摸不清头脑的就是各类图书的定价。
以国学类图书、教辅类图书为例,一本由国学大师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易经杂说》在该网站售价为13.4元,其原价为21元,降价幅度超过36%;而一本由美国迪士尼公司、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人们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培养孩子好性格的80个经典维尼故事》现售价格为19.3元,原价为35元,降价幅度近45%。
虽然在商家的强力促销下,两本书都做出了巨大让利,价差也由原来的14元(35元与21元)缩减为5.9元(19.3元与13.4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说明书的定价并不完全由本身价值决定,而更多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书作为一种商品,我们很难说它根据市场定价就是错的,但体现自身价值也是书作为知识载体,在定价上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这一话题上,各方争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书价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慎重把握的问题。书价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图书的购买能力和文化消费水平,同时也影响着作者的收入水平和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书价太高必然制约读者的购买,书价过低也会损害作者及出版社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图书定价的总体要求是“保本微利”,因此图书定价实行的是低价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对于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书价格涨幅滞后
既然图书定价的规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题”,那么近年来有目共睹的书价猛增又应该怎样诠释呢?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定价为85元,1999年版定价230元,2010年版定价300元,21年间价格增长了252%;而《新华字典》1998年版定价11元,2010年版定价则为16元,12年间定价只上浮了45.45%。
对此,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辞海》的价格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很多是由过度包装造成的,而更多的书如《新华字典》一样,涨幅十分有限,特别是将其与物价、房价、人均收入的增长作比对,应该说书价涨幅是滞后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曾以2002年至2009年书价走势,描绘书价的上涨情况。2002年的图书价格,按印张计算是一个印张平均1.17元,按册数计算是一册平均7.79元。2009年,一个印张平均1.50元,一册平均12.05元。2009年与2002年相比,单印张涨幅28.21%,单册涨幅54.68%。再看同期的居民收入,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是7702.8元,农村居民是2475.6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是17174.7元,农村居民是5153.2元,分别增长了123%和108%。从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的增长是远远高于书价增长的。图书价格与其他社会用品、文化用品相比,其涨幅是比较低的。
综合来看,书价增长确实滞后于物价、收入增长。但在笔者看来,对于书价究竟是高还是低的评判仍不可一概而论。试问,那些知识含量丰富,融作者毕生智慧于一身的著作在被认可的前提下,即便成为“奢侈品”又有何妨?而那些仅仅重复印刷,通过产业链“潜规则”(老师推荐学生购买等)运作的教辅书籍,即便仅定价几元钱,也是为家长、学生平增了不必要的负担。
值得庆幸的是,管理层已高度重视这一现象。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对中小学生主要教辅材料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