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随着广东湛江市长亲吻批复文件,湛江钢铁项目“一吻成名”。
1984年,湛江成为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风
光一阵后,湛江日益沉寂。近年互联网上,湛江被一些网民列入“中国十大失落城市”。号称追梦钢铁34年的湛江,鲜为人知的是,其在沿海经济开放的黄金十年曾选择以农业立市。
一度在偏离、徘徊、摇摆中沉寂的这座城市,此次借力广东“腾笼换鸟”产业转移,重新要以工业立市。
新京报记者调查显示,化工、浆纸两大产业带给这座城市的环保压力已经显现。
因为落后得以保全环境的湛江,能否“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这不仅是湛江面临的考验,更是中国产业转型大背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钢铁梦始于34年前
1978年,冶金部在广东布点规划时,曾把湛江作为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
“太不容易了。从此,湛江将踏上快车道”,5月31日,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张玉梅说。
这天下午,湛江东海岛上,锣鼓喧天。一场简短的开工仪式在岛上举行。
桩机轰鸣着砸向滩涂,规划34年的东海岛钢铁基地正式破土动工。
湛江某出租车公司的姐陈女士在前一天被经理召集开会,“湛江钢铁基地正式开始建设,外来客人多了,对顾客服务态度要好,去东海岛要主动打票,不能乱要钱”,经理强调。
“钢铁助湛江腾飞”,海边的许多楼盘上,开发商挂出巨幅庆贺横幅。
去东海岛的数十公里路上,一些坑洼的地面刚被沥青仔细修补。沿途彩旗招展,电线杆上“打造钢铁精品基地,推动湛江跨越发展”的标语绵延数公里。
5月24日,湛江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批复文件引发关注。此后,湛江对钢铁项目刻意保持低调,开工仪式现场加强戒备,拒绝陌生人入内。
“我很激动”,地处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宁凌说。
宁凌说,1992年,他在武汉研究生毕业,广东海洋大学领导去武汉招揽人才,向研究生们鼓吹,“湛江马上就要建千万吨钢铁基地,来湛江大有可为”。
宁凌说,他就是冲这点到了这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宁凌介绍,湛江有很好的深水良港条件。1956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湛江港竣工。
因其区位条件,1978年,冶金部在广东布点规划时,就把湛江作为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省计委做了东海岛钢铁厂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89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呈报了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的建议书。1992年,广东省政府还专门批准设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支持湛江钢铁项目在东海岛落户。
这一年7月,到湛江第一天,宁凌就被学校车辆拉到东海岛参观。岛上的第一条水泥马路也在当年修起。不久,国家领导人踏上东海岛视察。“那时似乎钢铁基地唾手可得”,宁凌说。
但1993年之后,钢铁基地的消息就没影了。公开说法是,东海岛缺水。宁凌分析认为是由于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
“5年崛起”押宝钢铁
为钢铁项目,湛江前期投入已达100多亿元,新领导班子定出“5年崛起,GDP翻番”的目标。
直到2003年,湛江钢铁梦再次被拾起。这一年,湛江市领导主动与韶关钢铁公司洽商,双方签订初步合作框架协议书,韶钢在沿海地区扩建钢厂拟选湛江。
2004年,国内再次遭遇钢铁产能过剩。广东引入宝钢,希望增加湛江钢铁基地获批筹码。
2006年,广东以淘汰省内1000万吨“小钢铁”产能、实施广钢环保搬迁为条件,再次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8年,国家发改委给湛江钢铁项目开出“路条”,批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此后,因全球金融危机,湛江钢铁项目再次沉寂。
“湛江没有放弃”,宁凌说,湛江市从2008年开始在东海岛征地,挖掘海底隧道引水,并修通了跨海大桥。前后花掉100多亿元。
去年,浸淫钢铁行业30年的王中丙成为湛江市代市长。湛江新领导班子定出“5年崛起,GDP翻番”的目标,即2016年全市GDP达到4000亿元,在全省排位“坐六争五”。此前,湛江GDP在全省常年排名第九。
宁凌认为,如果这次不批,当地政府或将入不敷出。湛江2011年一般财政收入80亿元。
宁凌作为湛江市政府支持专家,多次到北京跑项目。他说,2011年是整个湛江政府士气最高的一年,“市政府领导经常跑北京”。
到今年4月,项目获批还没有动静。宁凌说,一位部委官员告诉他们,“有些重大项目,一个地方领导跑一辈子也跑不下来”。
宁凌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疲软,让湛江钢铁项目“意外”获批。
“这是34年的期待,市长的举动可以理解”,宁凌说,他和王中丙私交甚好,市长的举动是“历尽艰辛,情感所致”。
“两水一牧”耽误黄金期
1984年,湛江被列入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湛江的“两水一牧”发展战略致使经济迅速滑落。
“湛江过去很多年被人为晃悠了,很惭愧”,宁凌说。
在宁凌看来,“一个地方的发展,怎么发展,地方主要领导起决定作用”。
在这位湛江重要的经济智囊眼里,伴随着34年钢铁梦的断续起伏,其背后是湛江这座海滨城市随着她的主政者辗转。
不仅是宁凌,在湛江,出租车司机、街边吸竹筒水烟的老人都可以回答,“湛江为什么落后”的疑问。
"两水一牧’耽误了发展时机”,记者随机采访数位湛江人,他们均熟悉这个当年的发展口号。
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张玉梅介绍,湛江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是广东第二大城市。1984年,湛江被列入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张玉梅说,当年“沿海开放城市”这一“创议”意在扩大开放,列入的城市政府权限扩大,前来投资的外商可以享受诸多优惠。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等方面均有扶植政策。
“这是一个国家鼓励经济开放,发展工业的政策。但是湛江却在次年提出‘两水一牧"。张玉梅说。
“两水一牧”即“水产、水果和畜牧业”。
湛江当地的老人记得,提出这一农业战略的是当时的湛江市委书记王冶。王冶是解放后东北“南下干部”。
一位退休的湛江干部记得,当时为了贯彻这个战略,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两水一牧’协调办公室,出现了全市动员养虾的局面。许多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贷款养虾,致使湛江后来背上60亿的财政包袱。
张玉梅说,当时珠三角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全力发展工业。湛江却在养虾养猪种水稻。
在张玉梅看来,“两水一牧”让湛江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湛江经济迅速滑落。对外贸易全省倒数,工业产值跌到广东第九位。
“走私者的天堂”
1992年陈同庆接任书记,“两水一牧”终结。陈将“大发展”战略演变成“大走私”。
1992年,王冶卸任。
“陈同庆”,许多湛江人现在还脱口而出的名字,接任书记,“两水一牧”终结。
这年来到湛江的宁凌记得,陈同庆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发展”的“四大”方针。
“他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时机不对”,宁凌说,当时国家战略转移,银根收紧。钢铁项目无疾而终。
陈同庆,被评价为好酒贪杯,人称“蓝带”书记。上项目搞政绩无望的他,在徘徊摇摆中蜕化成走私分子的保护伞。
官方资料称,从1994年开始,陈不求进取,逐渐蜕化变质。卖官鬻爵,大搞权钱交易。
陈的“大发展”战略演变成“大走私”。
新京报首席记者 杨万国 广东湛江报道
“那时一罐液化气只要十几块钱,特别便宜”,宁凌记得。
湛江其时被称为“走私者的天堂”。一船一船的走私货物,公开从码头拉走。
陈同庆之子陈励生即是湛江众人皆知的“走私大王”。
疯狂的走私持续到1998年,终于招来了国家层面的打击。陈同庆被判死缓。6名走私骨干死刑。案件涉及的公职人员超过20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12人,处级干部45人。
走私严重冲击了湛江的经济基础。以该市支柱产业制糖业为例,1994到1995年全市赢利1.5亿元。一年后,在走私糖的冲击下,全市亏损了4个亿。
张玉梅说,这期间湛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滞后,有名的半球电饭煲等国企和集体企业因为体制缺陷而衰落下去。当地风光一时的国企,广东三星集团和走私集团勾结,利用走私的汽车零配件组装整车,在当地极为畅销。随着走私大案收官,这家企业也破产倒闭。
再提“工业立市”
走私案打击之下,湛江发展方向“一直在晃悠”,直到2003年,湛江再次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
“猖獗的走私,将湛江的经济至少拖后了10年”。张玉梅认为。而走私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恶化。
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发工资,各政府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不断增多,整个湛江市的投资环境开始恶化,大量私营企业、资金和人才外流。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宁凌说,走私案打击之下,整个湛江从1998年到2003年经济萎靡,发展方向也“一直在晃悠”。
直到2003年,湛江在徘徊5年后再次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
也是这一年,被遗忘10年的湛江钢铁基地再次提出。
“城市怎么发展,我们老百姓说不上话。只希望上面能派来一个好领导。城市才不会误入歧途”,光大证券湛江公司一位高管对记者说。
在宁凌眼中,市长王中丙既是钢铁专家,又勤勉踏实。“这届领导班子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湛江5年崛起还是有希望的”。
环保风险的担忧
“钢铁,石化,造纸是三大污染最严重的工业项目。现在都挤在东海岛上。这将是湛江将来的环保噩梦”。
在东海岛钢铁基地入口附近,巨大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宣传板矗立着。
宣传牌背后,中科炼化一体项目正在围海造陆,与之相距500米,就是湛江钢铁基地。
2009年,张玉梅接到市委书记的课题任务,研究湛江承接专业转移的优势和面临问题。
这一年11月,原定广州南沙的中科炼化项目在广东省政府协调下,落户东海岛。
该项目总投资590亿元,是中国政府与科威特政府在油气领域合作建设的重大项目。设计炼油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
张玉梅说,湛江市把石化和钢铁两大重工业项目规划在一起,可以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减少排污,保护生态,将使湛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
按照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对外宣称的循环产业架构模式,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将与一墙之隔的中科炼化一体化进行项目合作,通过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料传输、环境保护四个“一体化”,建立钢铁、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湛江事业单位的干部对此表示疑虑,“钢铁,石化,造纸是三大污染最严重的工业项目。现在都挤在东海岛上。这将是湛江将来的环保噩梦”。
宁凌说,此次钢铁项目落地,湛江确实有争议。
“消极保守者主要在民间。认为要蓝天碧水。不要污染项目。”宁凌说,政府机关内也有一些干部在私下场合表达顾虑。
宁凌说,钢铁、石化、造纸都是传统意义上污染性比较大的工业。扎根湛江的他也关注污染问题。
他介绍,2008年他跟随湛江市政府去宝钢,沙钢等地调研。“结果是,大型工业项目,技术,硬件条件能够保证,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在宁凌看来,湛江钢铁基地最大的环保风险是,其上下游都将有大量的配套项目,这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压缩环保设施,或者建起来也不用。
他认为,能否完善环保机制,严格执法,是湛江市面临的考验。
不能避开重工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理论上可以,但速度慢,GDP等不及,领导也等不及”。当地村民担心失去游客。
“人家搞工业的时候,我们养虾养猪;现在人家都开始搞休闲旅游了,我们又去搞工业”,6月3日晚,前述光大证券湛江分公司的高管说起来,带点苦笑。“只要环境好,我们宁愿发展慢一点”,她说,这是她身边许多湛江人的想法。
“湛江能不能避开重工业,发展环境优势,通过滨海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理论上可以,但是这个速度慢,GDP等不及,领导也等不及”,宁凌说。
与钢铁基地相去不远的奔腾村边,就是拥有“中国第一长滩”的东海岛龙海天度假区。
6月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游客寥寥。远处可见正在开建钢铁基地办公楼和配套项目。奔腾村老村长叶开杰担心,这里不久将烟囱林立,或许将失去游客。
湛江,以“湛蓝之滨”得名,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湛江在环保部测评的62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全国第二。
对于钢铁项目会不会带来环保压力,记者就此联系采访湛江市政府,但该市相关部门回避了采访要求。
6月2日,记者进入钢铁基地内看到,两个大型的雨水收集池已建成,基地内还有大型的封闭性原料堆场等前期配套设施也已完工。
“海岛上风大,特地投资几千万元建造装有大棚的原料堆场,为的就是防止粉尘……”宝钢湛江公司工程师此前曾对媒体表示。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此前对媒体介绍,作为节能环保的保证,宝钢在湛江钢铁项目中投入80亿元资金和116项先进成熟技术,该项目在节能减排的指标设计上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项目实现吨钢综合能耗575千克标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特写
给钢铁“让路”的渔民
5月31日,朱广福坐在他残破的小渔船上,用一只小桶把船舱内的雨水舀出。
因为出海路被截,渔船搁浅在东海岛东简镇青蓝村的滩涂上已经半年。远处,高大的驳船上挖掘机把海砂掘出,已把这片海域围拢。这里将被填海造陆,修建钢铁和石化基地。
朱广福36岁那年就听说,家乡的海岛上要建设一座钢铁厂。
此后,这种传说每隔几个年头就要传来。朱广福不知道这钢铁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日复一日的出海打鱼,一晃70岁了。
当钢铁厂终于来临时,朱广福发现,他将被迫离开故土。
青蓝村人都姓朱,村口已经被拆成荒地的土地上,一座百余年的朱氏祠堂斗拱飞檐,静默屹立。
老村长朱安全说,青蓝村已有500年历史。村民世代以打渔和种田为生。
“国家看中我们这块地方,我们支持国家建设,但是国家得保证我们能生存下去”,朱安全说。
东海岛401平方公里,居住10多万人。湛江从2008年开始拆迁,已拆8个村庄,1万多人。目前,拆迁范围还在扩大。朱安全说,当地政府给予村民的土地补偿均价3万每亩。房屋征收价格300-850元每平方米。因为地少人多,村民人均分得的补偿费只有33200元。
朱安全说,村民基本是一半种田,一半利用村口滩涂养殖海螺,收入可观,丰衣足食。但目前十多平方公里海滩全被开发区无偿征用,进行填海。
东简镇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称,这些村民是非法养殖,所以不予补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