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联重科跨国并购筹钱:欲售旗下最优质资产

2012年06月27日14:13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作者:本刊 李俊 高扬

  在去年提出四年内冲上全球工程机械领域前三位的关键时间点上,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却在最近突然陷入一连串的负面消息。

最蹊跷的是,3月16日,中联重科宣布挂牌出售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长沙中联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联环卫)80%的股份。此事一度被外界质疑为国有资产流失。

  最蹊跷的是,3月16日,中联重科宣布挂牌出售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长

沙中联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联环卫)80%的股份。此事一度被外界质疑为国有资产流失。

  中联环卫对于中联重科举足轻重。目前,中联环卫在国内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绝对领先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竞争对手并未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中联环卫都曾被视为是中联重科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这一板块被寄予厚望。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在2010年公司H股上市时提醒投资者,未来中联环卫将成为中联重科的重点项目,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亮点。

  疑问在于,中联重科为什么要卖掉最优质的资产?

  中联重科的解释是,出售环卫资产是为了有足够的资金,从而保证实现其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的目标。与官方的声音不同,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中联重科主动求变的策略延续进一步稀释国有股权以最终实现企业私有化。

  公开资料显示,中联重科股东方弘毅资本下属的弘毅投资和公司管理层持股的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长沙合盛)将作为意向受让方参与本次交易竞价。由于包括詹纯新在内的几位中联重科的股东持有长沙合盛大部分股权,本次出售中联环卫实际上是在中联重科内部从左手换到了右手。

  中联重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中联重科副总裁兼董秘申柯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说:“这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壮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他表示,无论是整体上市,还是大股东改制,都是在湖南省国资委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的。中联重科的改革和改制都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复、湖南省相关部门研究通过方才实施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4日,又传出中联重科财报披露不实、现金趋紧的消息。

  核心的问题是,中联重科2011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4.7亿元,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3.46%”,仅大致相当于外界依据应收账款余额推算的下限数据的一半,两者相差了14.07亿元之巨,这显然违背了正常的财务逻辑。

  更让人疑惑的是,中联重科的公告称,其拟向有关银行申请信用(授信)及融资业务,总规模不超过1400亿元。然而,1400亿元的授信额度已远远高出中联重科821亿元的市值。

  对于上述疑问,中联重科公开回应称,这只是授信额度的申请,跟融资是两个概念,中联重科并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申请1400亿元的授信额度是公司实力和信用的体现。

  但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王博认为,中联重科之所以要进行如此规模的授信申请,本质上是由于现金流趋紧,而公司要继续拓展市场,需补充一定的现金流。

  不争的事实是,随着工程机械行业低首付、零首付、变相降价等非理性促销手段的出现,应收账款激增,现金流紧张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愈加显现。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都面临着高企的应收账款规模,向银行申请信用(授信)及融资业务已经成为企业普遍的行为。

  就在外界质疑中联重科资金链出了问题的同时,本刊记者在采访了数位接近中联重科核心层的人士后独家获悉,中联重科正准备收购全球挖掘装载机领域的绝对领导者美国凯斯公司(下称凯斯),其资金主要来自出售中联环卫所得。

  据知情人透露,詹纯新是想将今后中联重科核心业务的发展押宝在收购凯斯上。这一消息也得到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首席顾问韩学松的证实。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早在2010年,凯斯就在中国寻找买家,与中联重科和徐工都有过初步的接触。

  并不难还原其中的内在逻辑。中联重科的发展脉络主要有两条。1999年中联重科改制为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下称长沙建机院)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在长达数年的改制过程中,中联重科及大股东长沙建机院曾被赋予太多的想象空间。詹纯新先退后进整合资源,中联重科国有股所占比例已经从2000年上市之初的49.83%被不断稀释至2011年末的16.19%。

  意图非常明显将中联重科变成像民营企业一样灵敏的公司。同时,在公司体量和技术上,中联重科设计了以并购为主的战略计划。在过去的10年间,中联重科至少完成了12起并购,其中在2001年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80%股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首次海外并购案例。

  换句话说,这些动作都是中联重科发展战略的一种惯性延续。

  但即便现金紧缺的中联重科能够一口吞下凯斯,能不能消化也是问题。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中联重科收购的案例,至今仍褒贬不一。最具代表性的是,2007年9月,中联重科花大价钱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黄工),意图快速介入挖掘机和推土机制造领域。但从其后连续三年巨亏的市场表现来看,这次收购的性价比并不高。

  更何况,中联重科还缺少独门秘笈。中联重科的核心业务在起重机和混凝土机械两大板块上,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联重科在这两个市场上的表现分别逊色于徐工和三一重工。这让中联重科处境十分尴尬。

  坏消息是,针对中联重科“2015年达到2000亿元规模,全球第三”的口号,徐工抛出到“十二五”末营收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三一重工则表示,到2015年其要实现3500亿元的销售规模。

  中联重科该小心了。

中联重科连环局
国有资产流失?

  “本次中联重科挂牌出售中联环卫,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局。”一位长期观察中联重科的业内人士表示。

  可以佐证的是,此次挂牌出售的中联环卫资产中,并不包括品牌及特种车辆生产资质等无形资产。也就是说,中联重科还是有所保留,并没有将中联环卫的核心资产卖掉。

  在中联重科高速发展的最近数年间,环卫机械板块一直是其最为优质的资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甚至一度是中联重科所有业务板块当中唯一排在细分行业冠军的一环。它是中联重科荣誉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其真正的拳头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中联重科最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徐工和三一重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曾被视为是公司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这一板块被寄予厚望。资料显示,中联环卫机械分部2010年度和201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8.74亿元和29.78亿元,毛利润分别约为5.92亿元和9.17亿元,其毛利率超过起重机械,营业收入增幅超过公司整体增速。

  据上述人士透露,中联重科保留的20%股份,管理层通过长沙合盛购得的最大20%股份,加上弘毅投资最大持股25%,三者之和已经达到65%。由于三者间错综交叉的复杂关系,中联重科的管理层仍有可能最终获得中联环卫的绝对控股权。

  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事实。中联重科的环卫机械板块源头是一家名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标公司)的公司。而中标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中联重科的关联企业,是由詹纯新等长沙建机院(中联重科原控股股东)高层及相关员工于1999年投资设立,其主导产品道路清扫车、高压清洗车等,为国内最大的环卫机械制造企业。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标公司的真实身份却不为人所知。而中标公司借助与长沙建机院和中联重科的关联交易及资金、技术、渠道等资源,逐渐发展壮大,一度成为中联重科的第二大股东,俨然成了曲线MBO的重要棋子。

  某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8月19日,中联重科拟以1.27亿元收购中标公司全部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包括民用改装车辆生产领域的特许经营资格、专利技术、“中标”商标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当年的9月23日,在关联股东长沙建机院没有放弃投票权的情况下,中联重科收购中标公司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詹纯新等人既是长沙建机院的主要负责人,又是中标公司的主要股东,按照相关规定,该起收购已经构成关联交易,关联股东应回避表决。

  此后,中联重科通过收购中标公司,一举进入环卫机械领域,取得了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与国内其他工程机械企业同行相比,可谓一枝独秀。中标公司股东则通过转让股权,获得了丰厚回报,后来中联重科员工持股的长沙合盛和长沙一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公司股东,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即是投资中标公司的收益。

  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成立中标公司起,中联环卫就被中联重科高层所看好,并始终为其私有化埋下伏笔。

  有投资者在评论中联环卫机械板块的发展时表示,环卫产业在公司内部经历了一个轮回:先是“吸血”体外培育,然后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经过多年投入,将这一板块做到了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此时管理层又准备接手回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环卫机械的这个轮回就是‘吸血’成长史。”

  但中联重科执行董事刘权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出售不是放弃”,目前的出售方案只是未来做大环卫机械的步骤之一,不是最终状态。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将环卫机械剥离从而单独包装上市,才是最终目的。

  外界质疑中联环卫出售事件的延伸思考是,中联重科的企业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

  尽管,詹纯新曾表示“改制后的建机院仍为国有绝对控股”,但如今的中联重科已经反将母公司长沙建机院收至囊中。虽仍为国有控股企业,但其国有股所占比例经过多次稀释,已经低至16.19%的历史最低位,“绝对控股”的说法已实在有些勉强。

  不过,眼下最让中联重科冒汗的问题是,中联环卫挂牌时间已经两度延后,但至今尚无人问津。申柯表示,“如果到6月26日之前还无人摘牌,公司将做下一步打算。”

全球第三的目标能实现吗?答案恐怕让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不太满意。
  全球第三的目标能实现吗?答案恐怕让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不太满意。押宝凯斯

  尽管到记者截稿为止,出售中联环卫仍未有结果,但这部连续剧又有了新戏码。

  无论中联环卫卖于何人,都意味着中联重科将获得一笔不低于32亿元的非营业性收入。这笔钱的用途是收购全球历史最久的工程机械企业凯斯。

  本刊独家获悉,詹纯新在今年内已多次往返于中国与意大利之间,而在5月初的最近一次临行前,詹纯新曾向相关人士表示“要去意大利谈并购。这个企业能迅速提升中联重科的重要业务板块。”

  凯斯是全球最老的工程机械企业,有170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台液压挖掘机的制造商,全球挖掘装载机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其控股方是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集团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菲亚特集团)。这也是詹纯新多次前往意大利的重要原因。

  2009年,菲亚特集团收购了克莱斯勒有限责任公司,但后者的表现一直不佳,导致菲亚特集团连续亏损。由于主业吃紧,无暇顾及其他业务的菲亚特集团逐步剥离其非汽车产业的思路越发明晰。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将凯斯出售,在菲亚特集团的授意下,CNH全球有限公司(由纽荷兰公司和凯斯公司在1999年合并而成)已将旗下的凯斯与纽荷兰各自的工程机械与农机业务进行整合,为出售做准备。

  但自2008年开始,CNH的市场表现一直不佳。由于欧美市场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导致凯斯以及CNH销售状况快速下滑,资金链紧张。CNH工程机械业务的世界排名从2009年的第八位(44.84亿美元)大幅下滑52.51%至2011年的第十八位(29.46亿美元)。

  好消息是,对比CNH2010年销售额20.20亿美元,在2011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38.96%,结束了快速下滑的势头。这相较于今年三一重工收购德国的普茨迈斯特以及徐工收购施维英而言,凯斯的财务状况要好很多,2011年处于微盈利状态。如果中联重科要收购凯斯,则不必过分担心为其背负巨额债务。

  收购凯斯也是中联重科现实的需要。中联重科目前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是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而这两大板块目前实施收购的可能性极小。其次是环卫机械和土方机械,而在环卫机械正在挂牌出售的情况下,去欧洲并购企业以实现壮大的板块最可能是土方机械。

  中联重科这起正在谋划的收购在业内早有传闻。早在2010年10月13日,就有媒体报道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与湖南省有关方面洽谈广汽菲亚特集团乘用车项目在湘进展情况,但与汽车产业毫无瓜葛的詹纯新赫然出现在会见现场的嘉宾席中,不免让人心生联想。一个月后,有知情者在网上爆料称,“全球著名的农用机械及工程机械制造商CNH公司的母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11月26日?30日将访问中国,其间将与中联重科高层签署重大项目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外界对于中联重科收购CIFA后的质疑正处高峰期,处于稳健考虑,詹纯新将此事暂时搁置。但当在其收购普茨迈斯特一案中遭遇三一重工堵截后,又重启收购凯斯的谈判。这也表明,詹纯新急于在海外并购大潮中扳回一分。

  虽然对于本次收购,中联重科高层和凯斯工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表示不知情,但据接近詹纯新的知情人士透露,菲亚特集团开价45亿元已与中联重科就收购凯斯事宜展开谈判。据詹纯新预计,最终结果将于今年11月尘埃落定,并择机对外发布。

  事实上,与三一重工走的自主研发、滚动发展的模式相比,中联重科采取了以并购为主旋律。詹纯新每年要看很多企业,他将之冠为“核裂变”战略。“我的产业做大了以后,需要另外一个个产业了,因为这一部分也是属于我的一个商业链,有并购机会了当然就水到渠成了。”迄今,中联重科已完成了不下十次并购。其中既有英国保路捷这样的国际公司,也有湖南机床厂、新黄工、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常德信诚液压、海诺集团等这样的地方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中联重科自己的母公司长沙建机院。

  最引人瞩目的动作在2008年9月,中联重科与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组成的财团,以2.71亿欧元的代价全额收购意大利全球知名的混凝土机械装备制造商CIFA的股份,为此中联重科不惜让自己财务报表更加沉重。

  问题是,对于中联重科收购的案例,业内至今褒贬不一。

  2007年9月,尽管被收购标的为2.3亿元负资产,中联重科仍决定收购新黄工100%股权,并甘愿为此支付3400万元的总价。

  这对于立志成为世界级综合性工程机械制造商的中联重科而言,或许不算很大的代价。因为在此之前,中联重科在以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为代表的土方工程机械方面一直还是个空白。

  詹纯新希望通过这项收购快速介入挖掘机和推土机制造领域,进而为当时的中联重科开辟除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之外的新阵地。并扬言要在这里建起产值超百亿元的土方机械工业园。

  但他显然过于乐观。当时,国金证券的分析报告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收购完成后短期内对公司业绩难以产生贡献,对公司管理能力的挑战也较大。原因是新黄工的历史负担较重,增资后主要解决了债务问题,而要进入正常运营阶段,中联重科后续还需有较大投入。同时,与之前收购的浦沅相比,新黄工资产质量明显欠佳,核心技术团队早已不复存在。

  2010年,詹纯新所承诺的投资达11.2亿元的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工业园实现投产,其设计规模为年产挖掘机2万台,至2014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不过,业绩表现却差强人意。

  中联渭南土方机械公司自成立以来,连续三年巨额亏损。尽管2011年这家总资产超过4亿元的公司首度实现盈利,但净利润也仅为17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联渭南土方机械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高昂的生产及运输成本。”他认为,渭南地处西北腹地,且当地并不具备适合机械制造业生长的土壤,配套件均需长途运输至此。同时,由于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尤其是挖掘机尚未打开市场,所以当初试图以此辐射西北、贯通中亚的设想几乎化为泡影。

  更为不妙的是,与中联重科均以混凝土机械发家的同城劲敌三一重工,近五年在土方机械领域持续发力。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三一重工挖掘机2011年销量达20614台,市场占有率为12.3%,高出日本小松0.3个百分点,居中国挖掘机行业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三一重工第一次成为中国挖掘机市场的销量冠军,也是国内本土企业自外资进入后近20年来首次站上这一高度。而在这一最赚钱的工程机械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占有率一度高达95%以上。相比之下,中联重科在这方面就要逊色许多。

  现在,中联重科将宝押在了凯斯身上。据申柯介绍,中联重科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中联重科华东工业园里,将会投资26亿元,建起一个年产能3万台的中大型液压挖掘机生产基地。如果收购凯斯成功,这里也将成为“中联重科·凯斯”中国工厂的所在地。

  纠结的超车计划

  收购凯斯还有一个好处,能够帮助中联重科在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梦想上找到一个支点。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成为国内第一”就开始上升为詹纯新和中联重科战略的核心意志。彼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当年,中联重科实现主营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倍,集团总收入146亿元,首次进入百亿俱乐部。全球排名骤升9位,名列第24位,成为当年全球增速最快的工程机械企业。这一年的1月29日,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执行总裁张建国代表中联重科第一次提出,“用3?5年时间,做中国的第一。”

  这是个大胆的计划。2007年的徐工收入已经突破300亿元,其中徐工重型机械收入108亿元,成为徐工旗下第一个收入过百亿的子公司。而三一重工收入135亿元,以11亿元微弱差距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三。

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20强排名
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20强排名

  对于时间的估计也过于乐观。2010年末,徐工收入660亿元,中联重科约510亿元,三一重工约500亿元。位居第二的中联重科虽大步向前,但与徐工仍有百亿元的差距,而身后的三一重工如影随形。于是,从这一年开始,中联重科不在对外公布集团收入的准确数据,而以“大约、接近”的词语,做模糊处理。

  重新点燃中联重科登顶信心的是去年的财报。2011年,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营收分别为870亿元、835亿元、802亿元(上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对外未做准确发布),三者之间的距离仅仅在35亿元上下。从数据上看,这可能是中联重科最好的一次超车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联重科按照去年的增速,将极有可能在今年超越已经独霸行业23年的徐工。”

  不可否认,中联重科最近五年步入了迅速壮大的快车道。从五年前营收仅为徐工的一半,转眼已经基本与其体量相当。与徐工不断缩小的差距,也在一点点地增加中联重科的自信和野心。尤其是通过收购当时世界第三大混凝土制造商意大利CIFA,以及率先登陆港股,极大地增强了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也有批评人士指出,上述的数据本身迷雾重重,参考价值有限。依照企业的行业竞争策略,瞒报和虚报数据的事情屡有发生,且这些企业布局面广,遍及产业链的上下游,所以重复计算的空间极大。

  公允地说,过去徐工一家独大的历史的确已经过去,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然形成。若就此判断到“十二五”末中联重科能否超越徐工是个难题,而若忽视三一重工对于中联重科的压力,那一定是个错误。

  从三家企业目前的产品布局来看,徐工是最具优势的。眼下,工程机械市场的热点集中在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机械,而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增长点极有可能是小型工程机械、道路养护机械等。徐工不仅在保持起重机械寡头地位的同时,对以上重点板块都已做好布局,而且目前的上升势头很猛,比如混凝土机械和挖掘机。

  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问题在于,近五年的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自混凝土机械板块的高速发展。而该板块受制于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的相关政策,短时期快速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多。更糟糕的是,近几年两家企业以资本支撑扩大市场份额,过度营销的扩张模式,已经造成对未来市场的透支。因此,将登顶的梦想仅仅维系在一个业务板块是件危险的事情。

  相比之下,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已经成长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支撑板块,但目前中联重科的挖掘机板块尚处起步阶段,难以与之抗衡。此外,中联重科似乎尚未找到下一个稳定的支点。

  还有一个坏消息。在此前的数年竞争中,中联重科与同城的三一重工在核心产业上多有重合,竞争非常激烈。这种激烈甚至是恶性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市场份额的抢夺之上,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与三一重工这个颇具狼性的企业过招,中联重科肯定占不到多大便宜。一个典型的案例发生在汽车起重机行业。在这个技术附加值较高,产业规模非常可观的领域里,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品质的正面比拼,也是营销能力赤裸裸的厮杀。

  近几年来,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基本稳居业界一、二、三名。三者相加,几乎占据了行业95%的市场份额。而三者之间,市场占有率大概依次互为后者的两倍。正是由于这种悬殊的市场地位,三者在同级别产品的销售政策上便显示出差距。

  一位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汽车起重机用户王磊(化名)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说:“在当地,同等吨位的汽车起重机中,徐工产品首付基本可以做到20%,中联重科为最低10%。而急于抢占空间的三一重工,在个别区域会出现零首付的政策。”

  “这样一来,三一重工抢走的多为中联重科的客户。”王磊表示,徐工是老牌子,口碑好,所以原来使用进口设备的客户基本上都选择了徐工。多少是贵了一些,但用着还算放心。而三一重工的较为激进的政策,也的确能吸引了一批资金不够充足的客户从中联重科的阵营中转向。

  王磊当初就是因为买不起徐工的吊车所以想选择中联重科,但当他就快交钱提车的前一天,一个三一重工的销售追到他的家中,开出零首付的巨大诱惑,加上又是送酒又是买烟,软磨硬泡王磊便动摇了。他说:“反正我没什么损失。”

  被三一重工挖了墙角,中联重科的销售自然也试图用更好的优惠条件把客户夺回来。这也就可以理解,在个别区域会出现中联重科比三一重工更为激进的销售现象。问题是,跟进式的销售方式,通常都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潜在承担者。某种程度上说,中联重科实质是被逼到了市场风险的顶端。

  别忘了,还有徐工。从营销上看,徐工的后劲更足。在过去的五年中,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曾大量使用赊销手段以求增大销售规模,零首付已基本成为业内公开的促销手段,甚至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之前的徐工为了控制风险,很少参与其中。但从今年的市场反馈显示,徐工已经拾起这一“利器”,可以想象,这会对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形成什么样的威胁。

  中联重科有多大的胜算?答案并不会让詹纯新感到愉悦。从其他两家企业对于“十二五”的目标规划看—三一重工为3500亿元、徐工为3000亿元,中联重科2000亿元的规划,中联重科与两个对手的差距明显。

  新口号老风险

  但绝不是说中联重科就没有机会登顶。

  事实上,这三家企业依靠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都有可能成为“十二五”末的中国冠军,从而向全球前三强发起挑战。

  但从复杂的线索中也不难得出,整个故事的逻辑应该是,由于2011年业绩的快速增长,激发了中联重科野心勃勃的计划,提出了“收入达到2000亿元,进入全球前三”的“十二五”目标规划。而出售中联环卫和收购凯斯,无疑是中联重科长期发展战略一种延续。

  从某种程度上说,詹纯新确立并实施了“内涵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主导方针,就是看到了中联重科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与三一重工的竞争,或许让中联重科更加急迫对自己改造的进程。当然,股权就是最根本的抓手。

  事实是,通过建立高管控制的子公司购买企业股份的“间接MBO”,引入内、外资投资股权,反身收购母公司长沙建机院,港股上市等多种方式手段,中联重科国有股所占比例已经从2000年上市之初的49.83%被不断稀释至2011年末的16.19%。虽然湖南省国资委仍是中联重科的第一大股东,但国有股的话语权已被淡化。与此相对的是,中联重科多位高管已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逐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出售中联环卫,本质上是中联重科持续体制变革的最新一步。

  不过,中联重科每一次的股权变动,都会招来外界对其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的强烈质疑。虽然中联重科每一次都会给出合法合情的解释化险为夷,但这一次的质疑声,似乎来得更加猛烈。而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对于中联重科的企业形象和公信力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外延式扩张”无疑是詹纯新实现2000亿元目标的重要途径。这种扩张正是对新业务板块的开拓。而参照中联重科以往的方式,收购兼并将是最主要的手段且目标主要是海外。

  在2011年之前,中国工程机械领域仅有两起海外并购,且都发生在中联重科。但在2011年至今的一年中,本土的工程机械企业掀起了一轮海外收购狂潮。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徐工收购德国施维英,柳工收购波兰HSW,而中联重科却一无所获。

  真正刺痛中联重科的估计还是三一重工“夺走”了普茨迈斯特。而徐工收购了当年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也表明其将会在中联重科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上与之争食。这就意味着,詹纯新必须迅速找到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且足够支撑其2000亿元梦想的新兴业务板块。另外,对于中联重科来说,也必须用一笔足够震撼的海外收购向两个对手做出回应,方能不落下风。

  所以,收购凯斯的计划便被提上日程。如果收购成功,这将对中联重科除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之外的第三大战略板块形成有力的支撑,并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其未来的核心板块。这笔收购极有可能将在今年末完成交割。至少,财务状况尚好的凯斯可以对中联重科今年的财务报表做出贡献。对于去年与徐工仅存35亿元差距的中联重科,或许意义非凡。

  另外,凯斯还有庞大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务。曾经扬言要进入农机领域的中联重科能否一举将整个凯斯吞下,成为目前留给外界的一个最大悬念。如果真能拿下整个凯斯,至少对实现2000亿的梦想会颇有裨益。

  风险在于,对刚刚成为港股“被做空之王”的中联重科而言,本已高企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被放大。同时,来自市场的最新消息显示,本被业界所期盼的中联重科年中销售转暖似乎尚未来到。

  不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游戏规则是一成不变的—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优质客户,优质客户决定现金流,现金流决定企业存亡。因此,詹纯新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高利润、绝对技术领先的核心产品,把它做到中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或许更为实际。否则,事情将会变得麻烦。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