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烜 发自太原
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6月27日,山西省煤炭企业库存178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比年初增长8.5%。而今年1-5月份山西全省煤炭外销量2.42亿吨,同比增长4.73%,增幅回落3.28个百分点。
生产过剩已经成为整个煤炭行业不得
不面对的大问题。尽管煤炭产量增幅也显著回落,但1-5月的山西省煤炭产量3.77亿吨,同比增长仍高达14.3%。
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矿井停产或限产的传闻开始流传开来。
“按照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山西省还没有一处煤矿停产。”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煤炭价格对企业肯定是有冲击的,但还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严重。”
然而,随着三年来煤矿整合的结束,拥有众多大矿的国有煤企都有继续扩大产能的冲动。
“由于大矿整合,小矿关停,之前两年山西、内蒙古的煤产量都是有所下降的,整合结束之后,一些新的大矿产能开始释放,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供大于求的情况还会更加严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煤炭专家李朝林对记者分析道。
库存:煤满为患
“现在所有的库存都满了,电厂没有地方放煤,港口库存也饱和,连煤矿的煤也堆积着运不出去,更不用说我们这些中间商的小库存了。”李建是山西一家煤炭运销国企的地区负责人,他最近焦急如焚,“比价格暴跌更可怕的是有价无市,就算再降200块钱,也没人要。”
李建在秦皇岛有3万吨的库存,从今年5月20日开始便已经放满。
“我们原来都没碰见过这种局面,一般都是货到港了就能卖出去,根本没考虑过库存大小的问题,并且也没有那么大块地来堆放。”李建说,“现在是下多少货赔多少,电厂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电煤,他们都是一个月的库存,已经没有地方再放,再便宜的价格他们也不敢要。”
之前,不少人认为,国际煤炭价格下跌拖累国内煤价下挫,但李建认为,进口煤并未对国内造成很大冲击。
“进口煤炭是期货价,更符合市场价格,比国内要低,但总量也顶多2亿吨出头,还不可能影响到国内的整体供求。”李建说。
到港煤价暴跌,首当其冲的就是李建这样的中间商。
“现在煤矿都是在大企业手里,你不可能要求他们怎么降价,中间的流通费用都是硬性的,铁路运费、公路收费、交警的罚款、还有打点的费用,都是一毫不少,降下来的价格只能由我们这些人承担。”
但从事研究的李朝林却并不认同李建的看法,“出矿价并不是没有动,最多的地方都有每吨50-60元的跌幅,以河南为例,煤矿的出矿价基本都跌了20%左右,但港口价100元以上的跌幅是不可能全部传导到煤矿的,电煤的出矿价也就300-400元,不可能降那么多。”
李朝林认为,目前的跌势仍将持续,直到冬季采暖开始,煤价才有可能回稳。
“主要是经济大局影响,并且由于今年夏季雨水充足,水电发电量超出预期,加上产能过剩,煤价还会跌下去。”李朝林说。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则认为,冬季供暖并不能改变煤价下跌的大趋势。
“从6月份PMI值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景气度逐渐走低,电力需求不旺将持续,电煤价格未现企稳回升之势,煤炭市场短期内很难恢复繁荣景象。冬季供暖也只能部分缓解煤炭下行压力,却难现实质性转机。”邱希哲说。
停产:欲罢不能
“降薪”如今是煤炭上游企业最为流行的关键词。
据媒体报道,中煤集团今年4月和5月连续降薪10%,河南的永煤集团、义马集团郑煤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也已有降薪计划,降薪幅度都在20%上下。
而在山西,国内最大的焦煤企业山西焦煤集团整体降薪的消息也早已不是秘密,原来全部由集团公司支付的工资改为由地方矿井承担30%。
员工降薪只是第一步,煤企的下一个动作很可能就是限产、停产保价。
但在山西,目前尚没有大型煤企作出限产的表态。
“对我们这些小矿来说,停产也是自寻死路,大煤矿实力雄厚,能撑得住,但我们不行,买矿的钱都是贷来的,没有收入,也发不出工资,要是停产情况只会更糟糕。”山西阳泉市盂县的一位矿井负责人对记者说道,“就算是亏本也要出煤,矿井出不了煤,关系随时都可能断掉,以后就很难继续了。”
“煤炭的价格、成本不一,很难说集体限产或者停产,你这个矿是亏的,不代表其他矿也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效益高,在低价位人家照样赚钱,你停了,市场就让别人占去了。当然,现在煤矿的集中度高了,煤矿有实力去限产抬价,但效果未必会像预计的那样好。”李朝林说道。
但在市场不景气持续的状况下,也有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山西焦煤集团就效仿他们的下游企业武钢,开始进入养猪业。
6月14日,山西焦煤集团与双汇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在太原市阳曲县开工建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该项目计划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肉制品10万吨,销售额将达30亿-40亿元,项目力争一年内建成投产。
尽管山西焦煤至今对此保持沉默,但双汇副总经理刘金涛则直接跟媒体点明,山西焦煤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难题,“这次与山西焦煤的合作受到河南与山西省政府以及漯河与太原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双方是强强联合。”刘金涛说。
但并非所有煤企都如此困难。以电煤为主的大同煤矿集团则依旧保持扩张,2012年,同煤集团计划投资303亿元,推进11座千万吨、5座500万吨、12座300万吨等大型矿井建设,目标是将煤炭产量提升到1.3亿吨。
这意味着,在大型煤企的推动下,煤炭产能仍将继续扩大,供大于求的情况将变得更为突出。
但邱希哲对此并不感到悲观,他说:“煤炭黄金十年终结只是表面现象,煤炭的下跌只是由于下游产业需求不畅所致,而为从根本上触及煤炭行业自身供给能力,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及长期形成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长期独占最重要能源的宝座。”
邱希哲仍然看好煤炭业未来的走势,“经济走弱、节能减排、新能源投资只能暂时抑制煤炭行业的发展,难从根本上撼动煤炭的重要地位。”
“近期来看,大型煤炭建设增加煤炭的开采量和供给量,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势头,不过从长期来看,煤炭企业整合政策对于优化煤炭产业链条,合理调控煤炭供求关系有十分重要积极作用,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邱希哲说。
交易:争夺定价
位于太原市长风西街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字号煤炭交易所。7月3日,记者来到这个占地660亩的大规模建筑群时,却并没有看到繁华的景象,交易中心办公楼下仅停了20辆左右的轿车,而楼内更是鲜有人走动。
就在上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巡视员许之敏带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铁道部运输局、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等共同组成的“国家发改委深化煤炭产运需衔接改革、推进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及供需情况调研组”来到这里进行专题调研。
据了解,此次调研的目的,便是掌握当前煤炭经济运行和地方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状况。
“你们是第一个得到我们数据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宋晋平再三请示后,向记者透露了如下数据:
从今年2月23日开始交易到6月底,交易中心共成交527笔,煤炭成交量576万吨,共值47.11亿元。
如果按照交易额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计算,交易所名义上收入仅有470万元,与其9.7亿的总投资相比似乎并不相称。
“这个结果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毕竟刚刚开始。”宋晋平介绍,为了鼓励大家到交易所交易,交易中心免除了交易席位费、交易服务费及会员费等,只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
但与山西省头五个月2.42亿吨的外销量相比,交易中心的上述数字并不吸引眼球。
“靠手续费是无法维持的,交易中心目前最主要的收入还是展览,通过出租展会场地来维持。”宋晋平坦言,尽管交易所能够基本让买卖双方省去交易中间环节,大大节省交易费用,但参与者并不太多。
据新华网报道,在年初的交易中心启动运营仪式上,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称,今后,凡山西省境内各级各类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通过铁路运输的煤炭,必须经过交易中心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统一签订交易合同,统一结算交易货款。各企业要拿出年铁路运输煤炭总量5%的资源,按月度进行挂牌或竞价交易,其余部分将通过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邀约交易,企业自行完成交收,通过交易中心统一结算。
但这样的硬性规定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目前的格局是,位于港口的煤炭交易所占有最大份额的交易量,其中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最受业内青睐,而煤炭产地的交易量则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看来,这无异于流失大量的税收,并且也失去了煤炭价格的定价权。
于是,太原交易中心在今年开始运营现货交易。
而同时在筹建交易所的还有鄂尔多斯以及西安。
“交易所的关键不是建楼,而是软件设计,也包括制度设计。”在宋晋平看来,交易所的未来还是在期货交易。
目前,煤炭中仅有焦炭这一类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而电煤、无烟煤等类别的期货仍在筹划之中。
“期货交易能够避免类似现在的价格大起大落。”宋晋平认为,建立煤炭期货可以有效地调节市场供应,让生产企业提前知道市场的供需是否平衡。企业可以减少市场过剩品种的产量,增加市场紧缺产品的生产力度。避免产品的过度积压或者短缺。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可以让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发现资源的真实价格,通过资本市场操作,减缓市场煤炭价格波动,让企业规避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盘活山西的金融市场。
而对于交易所来说,开办期货交易也将大大增加交易量。
“关键还是要等证监会的批准。”宋晋平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建为化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