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尚未结束 7月“翻身”或难现
2012年07月06日04:05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昨日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降息周期中,直到刺激经济政策或连续降息等利好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当投资者看清中国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业绩拐点“隐现”时,A股才会扭转此前的调整走势。这次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只是诱发A股市场短暂的技术性反弹,之后市场或仍延续此前的调整走势。
存量资金主导反弹后的调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低估值的权重蓝筹股先跌,多数个股反弹意犹未尽;其次,周期性行业、二线蓝筹股随后跟上下跌,少数强势板块和中小股票继续反弹;最后,强势板块和中小股票的补跌,而先跌的蓝筹股出现止跌。我们认为,目前A股市场处在调整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期:券商股是前期大盘涨跌的风向标,目前已经进入周线级别调整;虽然白酒股、部分医药股和中小股票依然保持强势,但其中多数个股已经出现滞涨,估计至多三周也将追随大盘调整。
去年年底以来,投资者一直在谈论中国经济见底问题,对经济底的判断不断后移。为何机构对中国经济判断频频出现偏差?原因或许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欧洲经济是何种走势,而非大家所关注的“稳增长的各项措施”。因为,管理层在出台稳增长的措施前,不光要考虑国内的经济情况,更要考虑美国、欧洲经济低迷对中国究竟有多大的冲击。
中国经济正处在艰难的转型期,既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从投资、出口拉动转为以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还要面对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制造业成本提高过快,低端产品转向东南亚、高端产品回流到美国欧洲本土,东部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空心化等问题。问题在于,此时美国、欧洲经济低迷,欧债危机挥之不去,给中国经济转型增添了更大的难度。特别是,如果美国、欧洲经济低迷时间比预期的时间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因此,刺激国内经济的政策要考虑得长远一些。
上周末结束的欧盟峰会,出台了一项1200亿欧元促进增长和创造就业方案,但这并不表明欧洲经济马上出现转机。最新经济数据表明,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遥不可及。一方面,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仅为45.1,远低于50荣枯分水岭。其中南欧各国的情况最为糟糕:意大利PMI降至44.6;西班牙降至41.1,为37个月以来新低;另一方面,欧元区5月失业率升至创纪录的11.1%,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4.6%。这些均意味着欧元区企业预期未来数月内地区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恶化,欧债危机或正在将欧洲推向深度衰退。
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跌至49.7%陷入萎缩,2009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50%。其中,6月的新订单指数重跌12.3点,创下2001年10月下跌12.4点以来单月下挫的新纪录。目前美国经济正面临来自欧元区债务危机和本国经济衰退后,自身复苏低迷不振的双重拖累,美国经济状况正在恶化。
国内经济情况是,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2%,创7个月来新低,但环比回落低于历年平均值1.1%。需求不足仍在拖累本月PMI指数,6月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订单指数只有47.5%,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表明5月以来以欧债危机风险加剧,引发的欧洲经济衰退还在继续拖累我国外需增长。而内需增长也依然比较疲软,特别是主要投资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再次明显回落,其中原材料与能源新订单指数只有38%,环比大幅下降8.1个百分点。
由于前期企业生产放缓的程度慢于需求,企业产成品库存再次积压,6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值,这会减弱企业采购原材料补库存的动力。6月采购量指数只有46.9%,比上月下降3.9个百分点,预示着企业为消化较高的库存,还可能进一步降低开工率,下月的PMI也很可能继续下降,有再次跌破50%的风险。但国内稳增长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我们预计本轮PMI指数下行已近尾声,GDP增速也有望在今年三季度企稳。
但中国经济迎来全面复苏还有待时日,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都会制约经济复苏。首先,很多行业、企业产能过剩仍十分严重;其次,行业、企业之间景气度分化十分突出。特别是,目前刺激增长的措施较为温和,很难出现2008年底、2009年中国经济的“V”型转折。我们认为,即便是国内经济在今年三季度着底,中国经济增长恐怕也是“L”型,国内单季度GDP增速将在8%上下徘徊一段时间,而非之前乐观机构预期的“V”型转折。若此,上市公司季度净利润增长很难出现大幅回升。
从技术上看,上证综指双头的颈线2242点被轻易击破,破位反抽颈线又无功而返,反映出多方的无奈和力不从心。理论上,在有效跌破2242点颈线后,大盘的调整目标将指向2000点附近,但这需要一些时间。而各大指数最终运行趋势是一致的,预计创业板指数很快也将跟上进入周线级别调整。因此,7月或难现“七翻身”,要小心强势板块、中小股票的补跌,对于抢反弹的冲动,不妨多一分克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