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轮漫长的经济减速周期。
如果不考虑2008年年底“4万亿”投资带来的异常增长,中国GDP增长率从2007年第二季度近15%的历史高点到2012年第二季度7.6%的低点,已经整体回落了5年,长达20个季度。这一回落正在逼近中国经济的减速纪录中国经济在1992年第四季度GDP增长达到16.9%后,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减速周期28个季度。
资本市场对漫长的减速周期表达了担忧,上证指数不断低位震荡,新一轮刺激政策的出台被投资者翘首期望。
短期或现“U型”平底
7月13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第二季度GDP增速7.6%,毫无悬念地破“8”。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0.4%,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在调控不放松和去库存压制下,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下滑通道中,不过,基建项目投资出现反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消费方面,受“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2012年上半年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近两个月的出口数据开始好转,5月、6月中国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5.3%和11.3%,显示出了积极的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从短期来看,经济正在寻底,地产投资下滑拉低了投资增速,但是基建投资项目会在第三季度发力,消费需求一直表现较为平稳,出口的数据开始出现好的迹象。“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跌破8%之后,第三季度将会企稳回升。”
当然,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博士说:“经济何时见底,要看政策力度大小,如果有进一步的政策出台,第二季度将会是一个底部,但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一个“U型”的底部即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都在底部区域,在第四季度反弹回升,那么这将是一个平底。不过,即使触底后,未来经济的回升幅度也不会太大。”
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认为,从回落周期的长度看,如果不考虑2008年年底“一揽子危机应对计划”带来的刺激性增长,中国GDP增长率从2007年第二季度近15%的历史高点到2012年第二季度7.6%的低点,已经整体回落了5年。
如果这轮回落周期从危机之后2009年第四季度12.2%的峰值算起,考虑到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继续回落到8%以下,这个回落过程也已持续了11个季度,而危机之前的那轮回落周期为8个季度。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最长一次回落周期在1992年,当年第四季度GDP增长16.9%,之后经历了28个季度减速周期,受金融危机影响,到1999年第四季度达到底部:6.1%,随后政策开始规模的经济提振,推动经济走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从各个方面评估,这已经是近年来最长的回落周期之一。从回落幅度看,虽然本轮周期持续回落了 11个季度,GDP增长率从峰值到谷底的落差约为4.7个百分点。”巴曙松表示。
不过最大的回落幅度已经发生在 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后三个季度,逐季分别回落 0.5、0.8、0.6个百分点,换句话说,这三个季度承担了超过 40%的总体回落压力。
“这是当前资本市场担心中国经济加速回落和微观企业层面倍感压力的基本原因,也有外部因素与内部经济回落叠加的结果,同时这一轮经济周期在探底阶段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巴曙松分析。
中等增速时代开启
逼近史上最长一次经济减速,这仅仅是宏观紧缩政策作用下的短期回落?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中枢的下移?各方争议不断。
“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大家对于经济形势的看法并不一致。”庄健说,“这次经济回落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一样,那次形势危急,大家迅速形成了共识,快速推出了刺激政策,但是这次争论很大。”
“跌破8%是否可怕,还要从年初的目标来看,如果我们认为7.5%的增长目标合理的话,这就是可控的。如果沿用以前的老目标8%的话,那么经济增长就下跌得厉害。从我的观点来看,这个增速属于可控范围。”庄健分析。
而近期参加了温家宝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坚持认为经济下滑超预期,形势非常严峻,必须尽快加大刺激力度,否则经济下滑无法止住。
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7.6%高于预期目标。“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处于转型的新阶段,在结构转型期,我们的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潜在的增长生产率有些下降。这也是国际上结构转型中间存在的普遍规律,所以现在经济增速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潜在的增长生产率下滑的影响。”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减速的性质,巴曙松所在的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具有自然减速和周期减速的双重特征,而周期因素是在短期内带动经济下滑更为主导的因素。
事实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环境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人口红利因素正在淡出,无限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已成为历史;成本上升,包括资源、土地、资金等价格的上升,制约了企业投资;外需环境长期低迷。这三项恰恰也是支撑前20年经济飞速发展的支柱性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接受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到8%左右,或者7.5%,以往9%的高速增长不现实,也不可持续。”庄健说。
巴曙松预测,作为一个整体,中国距离自然减速区间仍有一段时间差,理想状态下中国最快将于2015 年前后进入减速期。作为中国先行先试、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体,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或已进入自然减速区间, GDP增长率将由过去平均超过10%的高速增长区间逐步过渡至未来5~10年8%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
参加了此次温总理经济座谈会的一位经济学家表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几年下一个较大台阶,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可能已经开始。但由于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基数效应,如果每年的新增量不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将出现合乎逻辑的下降。”这位经济学家说。
促增长应兼顾结构调整
在经济数据出台之前,国务院温家宝总理连续三天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要在铁路、能源、电信、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信心。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于是否会推出新一轮强力刺激政策的预期。
“目前在短期政策上,随着通胀和经济增长率的回落,给货币政策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如进一步的降息和降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庄健说。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198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86万亿元,已经达成全年8万亿元信贷目标的60%。在信贷投放推动下,经济领先指标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升。6月末,M 2同比增长13 .6%,比上月末高0 .4个百分点。
“我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7月CPI会继续回落,下半年还会降息和降准,支持实体经济体企稳回升。”庄健说。资金将重点关注投资领域,如“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等项目。
在刘元春看来,本轮经济回落既有着需求因素,也有着中长期供给因素,潜在增长阶梯式下调已成为现实,所以在短期需求政策不宜过猛,否则会掩盖中长期的经济结构矛盾和问题。
“新一轮强力刺激需求的政策难以出台,目前的政策已经很‘猛’了,不宜用力过度,政策应该全面综合,最终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调结构为主。”刘元春说。
他认为,扩内需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契合的核心要点,突破口是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以及加速构建社会安全网,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基本水平,以提高民众对于经济回落的承受度。”他说。
庄健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仅单靠基建投资,必须激活民间投资,在相关领域打破垄断,以此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在生产供给层面有文章可以做,如实体经济的产品创新,投资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哪怕经济增速放低,但是效率提高,这也是可持续的。”
刚刚参加了日前温总理座谈会的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增速确实一直在回落,但是在预期之中,现在更要进行结构调整,产品升级,这是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行业整合,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好时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