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迫切 信托输血地方基建项目
2012年07月20日02:28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毛建宇
近期基建类信托产品销售火爆,发行规模持续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地方政府面临“还旧债”与“稳增长”的双重压力,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更让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在此背景下,信托开始成为地方基建类项目的重要输血渠道。
信托融资发力
根据用益信托研究室的统计,上周(7月9日至15日)发行的产品主要投向房地产和基础产业领域。其中基础产业领域融资所占比重最大,发行的10款产品共募集资金36.17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35.10%。5月,基建类信托产品上升的趋势就已显现,当月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集合信托计划成立数量为63个,占比18%,成立规模145.22亿元,占比达到24%。
一位信托经理表示,基础设施是目前政信合作的主要题材,运作模式上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出面和信托公司谈条件进行融资。而资金基本流向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等政策性项目。
对于目前基建类信托销售火爆的现象,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基建类信托产品的发行火热,说明信托已成为地方政府较理想的融资通道,也反映出地方政府迫切的融资需求。
有媒体根据财政部数据测算认为,今年8月末,2009年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将全部到期,更广义的到期洪峰在今明两年,预估到期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此外,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叫停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地方政府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被关闭。
“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看,上半年税收不理想、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而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控制很严。”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分析师施同亮表示,“从支出来看,前几年很多债需还本付息,且不论新项目开工需大笔资金,仅"旧债"就需要不少资金来还。因此,资金缺口较大,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地方政府的总债务规模是扩张的。”
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师徐颖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原先借的债要还,该上的项目还要上马,而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控制很严,自行发债大门又紧闭,因此信托其实是比较理想的融资方式。”
规模继续看涨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基建类信托计划仍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一家信托公司的销售经理张先生介绍,就基建类信托来看,100万元认购额度的年化收益率一般为9%,300万元认购额度的年化收益率可达到10.5%,300万以上认购额度的可再稍高些,再加上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费,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约为百分之十几。
对于基建类信托的风险,徐颖风表示,基建类信托和城投债类似都是刚性兑付,因此风险要看具体项目的运转情况及其背后支持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融资平台公司的担保情况等。而施同亮认为,近几年内基建类信托的兑付应该没有问题,但再往后,随着地方政府各类债务规模扩大并且许多债务集中到期偿付,可能会出现局部风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