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外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过于依赖担保,通过担保信用增级而不是分析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作为还款能力依据,这是银行业自身风险定价能力缺失的体现
“担保圈害死人,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工行浙江分行一位人士称。
光大银行一位人士介绍,互保、联保是中国
银行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常用且重要的方式。按产品分类,一般分为六类,第一类是抵、质押贷款;第二类是共同贷款;第三类是共同联保贷款;第四类是担保公司担保;第五类是其他机构助贷,比如浙江今年推出的保险公司小额贷款保险试点;第六类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但这一类比较少,哪儿有那么多好的中小企业。”他说。前述工行人士,援引了2008年之后发生在浙江绍兴的例子。当时绍兴最大企业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停产,后者拥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能力,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严峻、行业不景气和经营管理粗放等综合因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这家企业融资80多亿元,最初涉及8家银行,但后来加上互保、联保企业牵涉32家银行,第一圈互保企业信贷规模仅工行就有60多亿元,到第二圈担保圈企业信贷规模上升至200多亿元。“到最后第五圈担保圈企业信贷规模达1000多亿元。”前述工行人士称。
为避免系统性风险,绍兴政府强力推动债务重组,由浙江另一大企业浙江远东化纤集团和绍兴国资公司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联袂出资15亿元重组了该企业近百亿元银行贷款,担保企业和政府各承担一半债务,并给予企业政策优惠,比如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土地出让金免交等。
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在概念上仍相当模糊,“一家银行给它贷款3000万元,十家银行就三四亿元了。小企业融资总量至少应控制在1亿元之内。这么大的融资量,还是小企业吗?”一位银行业人士反问。“融资规模一大,抵押品肯定不足,企业就开始互保,实质上是信用贷款,但银行对企业信用的分析测评又根本不到位。”
2011年10月温州发生金融风波之后,浙江在当地试点1000家企业信用贷款,2011年信用贷款新增规模34亿元,新增1952户。“额度还比较小,但能否推得开还难说。”浙江银监局人士称。
“中国信贷体系的问题,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建行浙江分行人士亦称。通过担保信用增级而不是分析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作为还款能力依据,是银行业自身风险定价能力缺失。
他认为,中国的信贷制度设计问题重重。比如,还款之后才能续借,而信用贷款是设置条件的,信用等级达到多少才能放贷,而且要有抵押品,一来无抵押银行不放心,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二来,客户经理可以免责。“担保抵押文化改不了,银行与当铺何异?”
“国外银行业放贷主要是信用贷款,看每笔业务的还款来源是否确定,如果风险高就定价高,每笔资金用途全程跟踪。中国的银行不可能全程跟踪、能力跟不上,因为业务量太大了,都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规模大,一年业务量几十万笔。”上述建行浙江分行人士称。
一位担保业资深人士对此质疑,银行不能总是以风险由担保公司承担为由,忽视必要的贷前审查,这些工作本应银行来做,是否落实了贷前审查、贷后监管及资金流向管理?
一位银行业监管者直言,当前国内银行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多数银行都是靠天吃饭,宏观经济形势好,他就好;经济形势一旦恶化,银行资产质量也首当其冲。而资产质量的好坏,很少体现出管理能力的差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