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欧元将成为常态
2012年08月09日00:25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欧债危机爆发已近3年,虽然各方采取了多项措施,但危机依然在继续发酵蔓延。在危机的压力之下,欧元也由强势货币转为弱势货币,迄今已较高点跌去逾20%。未来欧元能否重拾强势货币的地位,关键系于欧债危机的演化,但前景恐怕并不乐观。
欧债危机表面上是由统一的货币权与分割的财政权所引发,但其本质原因是,新创造的国民财富不能覆盖新增加的社会支出,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政府支出的增速。在欧元区成立后,希腊、意大利这些原本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国家,其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增速快于同期欧元区平均水平和美国,并相应导致政府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上的支出大幅增加。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同步提高,以意大利为例,按不变价格计算,其在2011年的人均GDP甚至低于加入欧元区之前。在这样一种结构性失衡压力不断累积之下,最终政府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欧债危机爆发。
要想扭转目前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势头,就必须要让重债国恢复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税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由输血变造血。但是,目前国际社会给重债国开出的药方却是严厉紧缩财政。在经济衰退之下,无论是缩减政府支出,还是削减社会福利,都必然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困难局面,造成恶性循环,这只会加剧危机的蔓延,而无助于解决危机。
在紧缩财政的药方之下,单纯的资金援助已经失去作用,造血功能不恢复,无论投入多少援助资金,都会被迅速耗干,这导致欧元区内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内耗,具体表现为:
其一是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以德国、荷兰、北欧国家等为代表的优质国家,其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成为出资援助重债国的“金主”,但面对受援国无休止的资金要求,德国等国大为不满,对受援国提出了诸多援助条件,并阻挠各项援助措施、欧洲统一债券等项目的进展,比如德国央行就公开反对欧洲央行直接购买重债国国债。如果德国等国继续以消极态度对待援助,无疑会加大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的几率。
其二是各国内部选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在优质国家,选民不满政府不断拿纳税人的钱去援助他国,要求停止资助,而在受援国,选民亦不满政府要以接受苛刻的财政条款为前提才能获得援助,各国内部示威、罢工不断,社会危机频现。选民的不满直接引发政府倒台,自去年以来,已有19个欧洲国家的政府任期未满便提前下台,希腊更是爆发了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政治危机。这一矛盾如果继续激化,可能会在未来造成优质国家无法继续出资,而重债国抵制援助条款的局面。
对于欧元区和欧元的前景,我们持谨慎态度,不做无根据的过度乐观预期。其前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欧元区分崩离析,但这种前景只是理论上的,实际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二是部分国家脱离欧元区,这一前景有可能成为现实,但目前来看危机仍处在可控状态,几率也不大;三是欧洲国家花费数年时间来消化沉重的债务负担,并扭转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的结构性失衡,逐渐走出危机阴影,以历史上他国出现过的债务危机做参考的话,这一情景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即欧元区很可能会迎来“失去的十年”。
日本曾经经历过失去的十年,日元也从1995年的80一线贬值到1998年的145上方,直到2007年后才恢复强势,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在爆发债务危机后,也经历了数年的货币贬值,这意味着欧元可能会经历连续数年的疲软期,难以重返强势货币地位。(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